主页 榜书介绍 新闻中心 名家介绍 精品长廊 各地名家 大赛作品展 创作园地 联系我们
主页 >新闻中心 > 每日更新
新闻中心
每日更新 >
相关展示 >
书画动态 >
公告公示 >
热点新闻 更多>>
丈二巨幅榜书“中国... 2020-03-30
雨石:书法是修身之... 2020-03-30
书法收藏不能不知的... 2020-03-30
企业家江阴办书法展... 2020-03-30
桂林百名老年书画家...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中国梦 燕赵情——... 2020-03-30
红色主题书法展 2020-03-30
“我的书法梦—于恩...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穿越600年看紫禁城:“太和殿脊兽”亮相

2020-09-24

       今年,紫禁城迎来了600岁生日。这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木质宫殿建筑群,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岿然屹立了600年。

  在这600年的传承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发生了无数故事。当下,故宫邀观众登午门城楼,赏金色屋顶层峦起伏,转瞬看尽600年。这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以18个历史节点,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概况,450余件文物及史料照片引领观众走进这座“城”,体味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展厅里,每一件展品背后承载的都是关于紫禁城的记忆,展柜里的一砖一瓦、一纱一杯,代表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高技艺。

  观展解码

  明代地基模型 揭秘故宫为何震不倒

  故宫历经600年风雨,却从未出现过因建筑基础不牢而坍塌的事故。西雁翅楼展厅里,紫禁城亮出“老底儿”,揭秘原因。

  展柜里,明代故宫建筑地基工序示意模型显示,匠人们先用地钉(即短粗的木柱)和圆木桩组成桩承台,将桩承台打入地基槽内的生土中,在其上依次夯筑膏状的石灰泥、坚硬的高岭土夯层。然后铺上厚厚的土衬石板,土衬石板上用城砖抹白灰砌筑成边长约2.44米的磉礅,总高约4.1米,其上才是承载建筑木柱的柱顶石(即柱础)。在砖砌磉礅周围,用夯土层与碎砖层夯实,最终形成坚实的建筑基础。

  如此“良心工程”的设计,在近年来故宫考古时曾被印证。故宫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故宫考古工作者在一个东西向宽2.5米、南北向长5.4米的探坑里,找到了明早期的墙基。在探坑底部北侧、距墙基约3米、距地表深约4.4米的基槽内,专家发现了东西向的4根木质地钉(竖桩),地钉上分别铺设了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排木,组成稳固的桩承台。据介绍,这与现代建筑的防震原理有相似之处。地震时,底部圆木的活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地震带来的晃动,从而起到一定的减震、防震效果。

  故宫隆宗门西消防施工沟出土的金代琉璃板瓦残片和滴水残块,故宫长信门探坑出土的沟纹砖和“宫”字砖残块……即便是一块用来墁地的砖,精细度都丝毫不打折扣,现在的故宫人也未曾怠慢。

  这些,或许是这座世界最大的木质宫殿建筑群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养心殿明瓦 解开“阳光屋顶”的“误会”

  展厅里也有关于这座城的最新发现。比如,一片养心殿正殿东暖阁后檐明瓦片是最近几年刚揭下来的。

  所谓明瓦,是指古时候大户人家在窗户等处使用的玻璃替代品,可以解决采光问题。一度人们以为养心殿的明瓦材料是云母。这个“误会”最近才被解开——2015年底,“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启动,故宫博物院开始对养心殿进行全面的修缮和保护。揭瓦后,工作人员发现明瓦是“一种大而平的贝壳”。对其进行了科技检测后,发现这是一种名为“海月”的贝壳。

  展柜里,策展团队搭建了微缩“养心殿”,还用“明瓦”与窗纸造了一扇“窗”。“清代皇家宫殿和园林中有多处使用明瓦的记载,但是除了养心殿外已难寻实迹。”故宫古建部工作人员张琼参与了此次保护项目,她说,他们将固定明瓦的一千多个钉孔标记下来,再将瓦片小心翼翼地取下,按照它们在雨搭上的位置固定后收藏,避免它们再经历风吹雨打。展出的瓦旁,摆着一件标本——海月原片。张琼介绍,“这是一种双壳纲贝类,贝壳形圆而薄,扁平透明,在东南沿海和江南园林里曾经做窗贝使用。”

  未来,被揭下的明瓦是否要回到原位?“我们一直在寻找更适合的替代品。”张琼说,养心殿使用的海月尺寸硕大,出产十分稀少,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但是我们不会放弃的。”

  绝不因瓦轻而将就。这或许也是故宫六百年如故的原因之一。

  观展亮点

  一片漆纱有六层天衣无缝难得见

  符望阁的一片漆纱诞生于1773年,为首次公开展出。策展人说,由于其脆弱的表面状况,以后恐怕也不容易有机会公开展出了。它和A4纸一样薄,却由纱芯层、纸样层、贴金层、打底层、晕染层和勾线层六层组成。“不同工艺的匠人不仅要手艺精巧,而且要配合得天衣无缝。”古建部副主任赵鹏是策展团队的一员,他直言,“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不能原样复制。但是我们还在努力,希望早日恢复这项技艺。”

  展厅里,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关于紫禁城的记忆。

  东西六宫何贵干宫殿匾额说了算

  600年的紫禁城,绝非一成不变。东西六宫干什么用?展览中的一些烫样、匾额可以透露一二。

  展出的长春宫烫样,是清同治年间做的。小院一派夏意融融,凉棚几乎覆盖整个院落,上开天窗、亮窗,窗上悬挂布帐,既可遮阳,也能通风,宫人还可以根据阳光强弱调整布帐。

  最初的长春宫并不是这副模样。咸丰九年,长春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今太极殿)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此举改变了东西六宫的传统建筑格局,却加强了室外空间的连续性,提高了帝后的生活质量。

  展柜里体元殿的匾额也有看点。策展团队工作人员张杰说,在东西六宫满汉合璧的匾额中,如果是音译则代表这处是后妃居住的地方,如果是意译则代表这里会作为皇帝的理政和办公的空间。“我们查阅史料,咸丰以前,体元殿的匾额还是音译,由此推断现在的意译匾额是在改建后挂上的,证明这里改变了用途。”确实有档案记载,“装修”后,咸丰曾在这里赐宴蒙古大臣。后来,这里又曾是慈禧的居住地。同治年间,先后加盖抱厦、游廊、戏台,进一步改变了这一区域的格局。

  太和殿独有的脊兽是孙悟空还是雷公

  站在太和殿上看紫禁城,是怎样一番景色?午门展厅里,一组太和殿脊兽最有发言权。从康熙年间,这些小兽就一直静静蹲坐在太和殿的屋顶,看云起云落,世事变迁。

  隔着玻璃窗,从左往右介绍,十件琉璃瓦脊兽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其中,行什仅太和殿独有。它是人身猴脸,外形酷似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古建行里,老师傅为了方便记忆也称之为“猴”。但是著名古建专家于倬云研究发现,这件饰件虽然长得像猴子,但是和孙悟空有不同,背上有双翼,手里拿着的也不是金箍棒而是金刚杵。这个形象很像传说中的雷震子或雷公,传说具有防雷和消灾免祸的功能。

  我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最怕失火。据不完全统计,从明永乐十二年紫禁城建设初具规模到宣统三年,497年间紫禁城共发生火灾58起。康熙皇帝堪称是历史上最慎火的帝君,曾经数次发布圣旨,谕令臣民注意防火。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专家研究认为,太和殿上出现行什的时间在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出现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更换了两样琉璃瓦件。

  “各个脊兽都曾经展出过,但这次是太和殿的脊兽首次一起展出。”张杰说。

  观展提示

  ■展期:至11月15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区域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

  ■票价: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可免费参观

上一篇:用文化做“馅料” “跨界月饼”才有生命力
下一篇:倪岳峰在邯郸市调研
每日更新 >
111
相关展示 >
111
书画动态 >
111
公告公示 >
111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 每日更新

穿越600年看紫禁城:“太和殿脊兽”亮相

2020-09-24

       今年,紫禁城迎来了600岁生日。这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木质宫殿建筑群,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岿然屹立了600年。

  在这600年的传承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发生了无数故事。当下,故宫邀观众登午门城楼,赏金色屋顶层峦起伏,转瞬看尽600年。这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以18个历史节点,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概况,450余件文物及史料照片引领观众走进这座“城”,体味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展厅里,每一件展品背后承载的都是关于紫禁城的记忆,展柜里的一砖一瓦、一纱一杯,代表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高技艺。

  观展解码

  明代地基模型 揭秘故宫为何震不倒

  故宫历经600年风雨,却从未出现过因建筑基础不牢而坍塌的事故。西雁翅楼展厅里,紫禁城亮出“老底儿”,揭秘原因。

  展柜里,明代故宫建筑地基工序示意模型显示,匠人们先用地钉(即短粗的木柱)和圆木桩组成桩承台,将桩承台打入地基槽内的生土中,在其上依次夯筑膏状的石灰泥、坚硬的高岭土夯层。然后铺上厚厚的土衬石板,土衬石板上用城砖抹白灰砌筑成边长约2.44米的磉礅,总高约4.1米,其上才是承载建筑木柱的柱顶石(即柱础)。在砖砌磉礅周围,用夯土层与碎砖层夯实,最终形成坚实的建筑基础。

  如此“良心工程”的设计,在近年来故宫考古时曾被印证。故宫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故宫考古工作者在一个东西向宽2.5米、南北向长5.4米的探坑里,找到了明早期的墙基。在探坑底部北侧、距墙基约3米、距地表深约4.4米的基槽内,专家发现了东西向的4根木质地钉(竖桩),地钉上分别铺设了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排木,组成稳固的桩承台。据介绍,这与现代建筑的防震原理有相似之处。地震时,底部圆木的活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地震带来的晃动,从而起到一定的减震、防震效果。

  故宫隆宗门西消防施工沟出土的金代琉璃板瓦残片和滴水残块,故宫长信门探坑出土的沟纹砖和“宫”字砖残块……即便是一块用来墁地的砖,精细度都丝毫不打折扣,现在的故宫人也未曾怠慢。

  这些,或许是这座世界最大的木质宫殿建筑群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养心殿明瓦 解开“阳光屋顶”的“误会”

  展厅里也有关于这座城的最新发现。比如,一片养心殿正殿东暖阁后檐明瓦片是最近几年刚揭下来的。

  所谓明瓦,是指古时候大户人家在窗户等处使用的玻璃替代品,可以解决采光问题。一度人们以为养心殿的明瓦材料是云母。这个“误会”最近才被解开——2015年底,“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启动,故宫博物院开始对养心殿进行全面的修缮和保护。揭瓦后,工作人员发现明瓦是“一种大而平的贝壳”。对其进行了科技检测后,发现这是一种名为“海月”的贝壳。

  展柜里,策展团队搭建了微缩“养心殿”,还用“明瓦”与窗纸造了一扇“窗”。“清代皇家宫殿和园林中有多处使用明瓦的记载,但是除了养心殿外已难寻实迹。”故宫古建部工作人员张琼参与了此次保护项目,她说,他们将固定明瓦的一千多个钉孔标记下来,再将瓦片小心翼翼地取下,按照它们在雨搭上的位置固定后收藏,避免它们再经历风吹雨打。展出的瓦旁,摆着一件标本——海月原片。张琼介绍,“这是一种双壳纲贝类,贝壳形圆而薄,扁平透明,在东南沿海和江南园林里曾经做窗贝使用。”

  未来,被揭下的明瓦是否要回到原位?“我们一直在寻找更适合的替代品。”张琼说,养心殿使用的海月尺寸硕大,出产十分稀少,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但是我们不会放弃的。”

  绝不因瓦轻而将就。这或许也是故宫六百年如故的原因之一。

  观展亮点

  一片漆纱有六层天衣无缝难得见

  符望阁的一片漆纱诞生于1773年,为首次公开展出。策展人说,由于其脆弱的表面状况,以后恐怕也不容易有机会公开展出了。它和A4纸一样薄,却由纱芯层、纸样层、贴金层、打底层、晕染层和勾线层六层组成。“不同工艺的匠人不仅要手艺精巧,而且要配合得天衣无缝。”古建部副主任赵鹏是策展团队的一员,他直言,“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不能原样复制。但是我们还在努力,希望早日恢复这项技艺。”

  展厅里,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关于紫禁城的记忆。

  东西六宫何贵干宫殿匾额说了算

  600年的紫禁城,绝非一成不变。东西六宫干什么用?展览中的一些烫样、匾额可以透露一二。

  展出的长春宫烫样,是清同治年间做的。小院一派夏意融融,凉棚几乎覆盖整个院落,上开天窗、亮窗,窗上悬挂布帐,既可遮阳,也能通风,宫人还可以根据阳光强弱调整布帐。

  最初的长春宫并不是这副模样。咸丰九年,长春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今太极殿)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此举改变了东西六宫的传统建筑格局,却加强了室外空间的连续性,提高了帝后的生活质量。

  展柜里体元殿的匾额也有看点。策展团队工作人员张杰说,在东西六宫满汉合璧的匾额中,如果是音译则代表这处是后妃居住的地方,如果是意译则代表这里会作为皇帝的理政和办公的空间。“我们查阅史料,咸丰以前,体元殿的匾额还是音译,由此推断现在的意译匾额是在改建后挂上的,证明这里改变了用途。”确实有档案记载,“装修”后,咸丰曾在这里赐宴蒙古大臣。后来,这里又曾是慈禧的居住地。同治年间,先后加盖抱厦、游廊、戏台,进一步改变了这一区域的格局。

  太和殿独有的脊兽是孙悟空还是雷公

  站在太和殿上看紫禁城,是怎样一番景色?午门展厅里,一组太和殿脊兽最有发言权。从康熙年间,这些小兽就一直静静蹲坐在太和殿的屋顶,看云起云落,世事变迁。

  隔着玻璃窗,从左往右介绍,十件琉璃瓦脊兽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其中,行什仅太和殿独有。它是人身猴脸,外形酷似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古建行里,老师傅为了方便记忆也称之为“猴”。但是著名古建专家于倬云研究发现,这件饰件虽然长得像猴子,但是和孙悟空有不同,背上有双翼,手里拿着的也不是金箍棒而是金刚杵。这个形象很像传说中的雷震子或雷公,传说具有防雷和消灾免祸的功能。

  我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最怕失火。据不完全统计,从明永乐十二年紫禁城建设初具规模到宣统三年,497年间紫禁城共发生火灾58起。康熙皇帝堪称是历史上最慎火的帝君,曾经数次发布圣旨,谕令臣民注意防火。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专家研究认为,太和殿上出现行什的时间在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出现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更换了两样琉璃瓦件。

  “各个脊兽都曾经展出过,但这次是太和殿的脊兽首次一起展出。”张杰说。

  观展提示

  ■展期:至11月15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区域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

  ■票价: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可免费参观

上一篇:用文化做“馅料” “跨界月饼”才有生命力
下一篇:倪岳峰在邯郸市调研
友情链接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友情链接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311-86676562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

中浩第一商务北楼22层

邮编:050000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