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榜书介绍 新闻中心 名家介绍 精品长廊 各地名家 大赛作品展 创作园地 联系我们
主页 >新闻中心 > 每日更新
新闻中心
每日更新 >
相关展示 >
书画动态 >
公告公示 >
热点新闻 更多>>
丈二巨幅榜书“中国... 2020-03-30
雨石:书法是修身之... 2020-03-30
书法收藏不能不知的... 2020-03-30
企业家江阴办书法展... 2020-03-30
桂林百名老年书画家...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中国梦 燕赵情——... 2020-03-30
红色主题书法展 2020-03-30
“我的书法梦—于恩...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2020-03-30
    1774年,凡尔赛的小特里阿农迎来了一位新主人—刚刚登基的路易十六的王后、年仅19岁的少女玛丽·安东尼。这座位于皇家园林内的别苑,本是路易十五为情人蓬巴杜夫人建造的,但尚未完工,夫人就香消玉殒,如今它终于真正成为法国王后的寝宫。玛丽对丈夫提出的条件是:如果没有她的邀请,即使国王也不能随意入内。小特里阿农是玛丽逃离宫廷繁文缛节的避难所,而她入住后的首项计划,就是重建一座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法国凡尔赛宫小特里阿农花园

  当时路易十四建造的凡尔赛宫统领着欧洲的园林艺术,各国君王纷纷效仿:严整的格局,恢宏的轴线,精美的装饰,无处不在歌颂君权的至高无上。然而年轻的玛丽王后却不屑一顾。她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中国,一个她从未去过却常在书里读到的美丽国度。据说中国花园的池岸是弯曲的,人们可以在池边赏鱼或弹琴;那里的花木并不排队成行,而是随意点缀在山间,与游人不期而遇;园中错落的岩石,连绵的幽谷,精巧的亭榭……所有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这位天性浪漫、渴望回归自然的奥地利小公主。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皮埃尔·帕特尔(Pierre Patel)

凡尔赛宫图

1668年

〔法〕凡尔赛博物馆藏

  玛丽热切地搜集一切关于中国园林的文字,并跟随园艺师考察英国的“中国风”园林,求取灵感。玛丽用了10年时间,投入巨资,终于在小特里阿农建造出一座中国式园林。原来的台地被改造成缓坡草坪,园艺师堆叠了一座假山,不但有悬崖峭壁、瀑布流水,山内还构筑出一座名为“蜗牛”的岩洞。玛丽与密友和子女在园中过着朴实自然的快乐生活。当1789年愤怒的人群攻进凡尔赛宫时,玛丽正在岩洞中休息。这座充满东方幻想色彩的美丽花园,最终作为她挥霍无度的证据,将她送上了断头台。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明)钱榖

小祗园图(局部)

纸本设色

纵23.1厘米 横19.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这位法国王后而言,中国园林到底拥有什么神奇的魅力,使她不惜代价,孜孜追求,甚至为此殒命?

围墙内的后花园

  关于内心的想法,玛丽并未谈论太多,但中国园林与法国园林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法国园林几乎是宫殿建筑的延伸,不但追求宏伟壮观,就连树木也修剪成球形或锥形,布置得规整森严,与建筑一道散发出阳刚的男子气概。中国园林则大不相同,它们与宫殿坛庙、寺观陵墓的庄重肃穆截然相反,颇具女性气质,园中的构件,如画廊、月亮门、美人靠等,都洋溢着娇妍玲珑的闺阁之气。也许正是这种娇柔的女性之美打动了玛丽王后。

  散落在中国城市各座庭院深处的园林,与其外面的宫殿寺宇,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里与表。呈现在外的是阳刚的男性世界,负责征服与控制;隐含在内的则是阴柔的女性空间,提供滋养与支持。中国园林所具有的休憩、娱情功能,使它成为人们疲惫失意时停歇的港湾,就像深闺里用慈爱与情感呵护、支持家人的女性,她们孕育、包容着万物却从不居功,默默书写着文明极少彰显的另一面。

  中国古代的男性同样被园林的女性气质所深深吸引。面对扬州园林的工巧与精美,《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赞叹,“宜以艳妆美人目之”。无独有偶,30多年后《履园丛话》的作者钱泳重游扬州,看到凋零荒废的园林,感慨“楼台也似佳人老,剩粉残脂倍可怜”,男性眼中的废池荒山,恰似迟暮的美人。而中国女性比玛丽王后幸运的是,她们中许多人都有机会生活在真正的中国园林中。

  在传统男性风雅集会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女性的园林世界。如果说园林的营造者多为男性,其管理者则往往是女性:种花植树,采果摘桑,蓄鸟养鱼,这些都是主妇的强项。清初刻书家石成金迎娶到一位才女,“女红之外,经文书算,无不精通”,他将庄园交给妻子打理,得意地夸赞她:“凡夏秋麦稻收支以及钱粮费纳,统掌无讹。予因得闲逸,怡然乐道。”男性优游林泉的闲适背后,是一位精于持家的女性。而在才女辈出的明清盛世,即使在造园方面,巾帼也不让须眉。明代北京万驸马园中的高台重榭、回廊曲室,都是由公主构思营建;沈复的妻子陈芸设计过一种活花屏,令沈复为之折服。而在崇尚旅游的古代盛世,女性也并非今人想象的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晚明名士张岱的笔下,每逢佳节,女子便倾城而出,凭栏妍笑,颠倒众生;在大文豪王世贞举世闻名的弇山园中,每当遇到来游玩的红粉佳人,作为园主的他也只能无奈地回避。

  可以说,无论是造园、理园,还是居园、游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尤其对那些男性常年在外宦游的家庭,女性更是成为园林的主人和主要的使用者。她们在园中持家教子,补衣绣花,调酒斗草,甚至会像男性一样呼朋唤友,雅集博古。

  但由于闺阁文化娇羞内敛的特质,强调不外传、不张扬,才女们又常将自己的诗稿焚毁,以致中国女性的园林活动长期保持着一种隐秘而诱人的状态。事实上,从髫龄少女到嫁为人妻,或被蓄为姬妾,直至儿女成群变为一家之长,女性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里都与园林有着难解的缘分,构成中国园林文化妩媚动人的内里。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的《蝶恋花》道出了一个墙里与墙外的世界。墙头仅露出秋千的一角和佳人的清脆笑声,多情的行人受到撩拨和触动,却又只能懊恼地歆羡着墙内的世界。正如玛丽王后对丈夫要求的,墙内是属于女性的私人世界,那是一座绮媚柔艳,惹人遐思,但外人又只能羡而止步的秘密花园。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清)虞沅(款)

闱中博古图(局部)

绢本设色

纵126.7厘米

横66.8厘米
 

少女之园

  我们已经无从探知,900多年前是哪个好运气的年轻人冒失地闯进了一位少女的园林世界,而这位少女对他也颇有情意。多年后,那仍然是令李清照怦然心动的场景,她在《点绛唇》中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年李清照已出落成亭亭少女,有天荡完秋千,身上香汗涔涔,湿透罗衫,她正揉着双手赏花,忽然有客人到访。惊慌中她顾不上穿鞋子,只着薄袜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但走到门口她又放慢脚步,假装闻青梅花香,回首偷看来客。李清照荡秋千的那座小庭园,或许就在父亲的有竹堂。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个园林迷,他曾遍游洛阳园亭,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园林著作《洛阳名园记》。1089年,他在京师汴梁购得一处居所,题名有竹堂,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就在这座花园中度过。早慧的李清照广阅诗书名画,16岁便写出“绿肥红瘦”的词句,名动京城。童年的园居生活滋润着她的心灵,屡屡化作她诗词的清新意象。那首著名的《如梦令》,哀叹的便是雨中飘零的海棠残花。当时一起生活的还有她的弟弟李迒,白天父亲到太学应差,姐弟两人就在园中相伴玩耍。

  古代的小孩在入学前并不区分男女,通常会一起游戏,由年轻的嬷嬷或丫鬟带领。有时没有大人,年长的哥哥姐姐就会担起领导的职责。而他们的游戏场所,通常就在自家的后花园。这是孩童与园林最早的接触。他们对园林的理解显然与大人不同:孩童不会知道假山上的孤松跟一个叫陶渊明的老头有关,也不会理解池子里的三座小岛为什么能引来神仙,那块父亲珍爱的湖石其实更适合摆放他们的玩具,而最高的那棵橘树结出的果实如此好看却不好吃。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看,也用自己的标准判断,童心与自然的相遇,虽然迷茫、懵懂却纯净美好。等到成年以后,他们什么都会理解,理解园中所有的文化和象征,而童年的感性体验则使那些寓意变得饱满生动。童年的园中玩耍是兄弟姐妹间培养感情最关键的时光,因为很快男孩就要被送入家塾,为了功名和仕途刻苦攻读,不再有机会到园中嬉戏。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南宋)苏汉臣

秋庭婴戏图

绢本设色

纵108.7厘米

横19.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女孩也会接受属于她们的教育,幸运的是,她们的课堂就在园林中。晚明才女沈宜修的《夏初教女学绣有感》总结了女孩的学习内容:“忆昔十三余,倚床初学绣。十五吹琼箫,柳絮飞沾袖。十六画蛾眉,蛾眉春欲瘦。”她们的第一要务是针黹女红,这是将来到婆家确立地位的招牌手艺;此外还要学习音乐,练习字画,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家中的后花园无疑是女孩们最理想的学习场所:无论绣的是蝴蝶还是牡丹,园子里到处都有参照;山间水畔、桥头柳下,最适合弹琴吹箫;至于作画,池中的游鱼、屋前的桂树、亭旁的荷花,皆是现成的粉本。

  可以说,充满女性气质的中国园林,是陶冶少女、教育少女的“理想国”。

  清初才女唐若云对幼时随母亲在园中学画的情景一直记忆犹新。她出自常州的书香世家,先祖是明代文学大家唐荆川,在青果巷有毗邻而居的“唐氏八宅”。1633年她的爷爷唐宇昭隔出贞和堂后半部分建造花园,题名“半园”。唐宇昭自称“半园外史”,唐若云成年后则自称“半园女孙”,她从小在园中长大,对爷爷感情很深。唐氏以文学传家,书画也很知名,当时风靡江南的“唐荷花,恽牡丹”,后者指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恽南田,前者则是唐若云的父亲唐匹士。恽南田赞美唐匹士的荷花“经营花叶,布置根茎,直以造化为师”。半园中有座池塘,也就是说,唐匹士的老师正是铺满半座池塘的荷花。而他的妻子,也是位精于画道、心思灵慧的才女。

  唐若云得了父母真传,画工不凡。直到今天,还能看到她与母亲合作的《荷塘鱼戏图》,她在题跋中谦虚地写道:“毗陵唐夫人画荷花真家学渊源,凌波最艳。若云续以小鸟柳枝,佐其清阴,非云角胜也。”若云学到的唐氏家法便是对景写生:图中荷苞挺立,花叶舒展,令人几乎能嗅到清香;游鱼在莲叶间嬉戏,又仿佛可以听见声响。这幅图如此生动,是因为她们描绘的正是日日流连的园林一角。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清)唐若云

荷塘鱼戏图

  女孩不但学习的内容和环境比男孩优美许多,她们的娱乐也更为多样和有趣。李清照在词中提到最多的是秋千,其次是斗草。三五姐妹聚在园中,遍寻花草比斗胜负,既符合大家闺秀的身份,又是极好的消遣,可以增长见闻。唐代王建的《宫词》描写了一次少女斗草的热闹场景:“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少女们先分头寻找花草,水中土中都不放过,每有所得便赶忙藏好,然后围坐成一圈,出草比斗:你出观音柳,我对罗汉松;她有君子竹,我用美人蕉;抛出星星翠,回应月月红……每当对仗工整而又新奇有趣时,姐妹们就会发出兴奋的欢呼。最后,一位姑娘从袖中拈出翠绿的郁金芽,艳压群芳,众人皆赞叹服输。斗草对女性有极大的吸引力,以至崔颢笔下的《王家少妇》会有“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而它带给女性的欢乐也每每令男性惊诧,晏殊《破阵子》写道:“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那天,女孩笑得格外欢畅:难怪前夜做了好梦,原来在预示今天斗草会赢。

  园中的桃红柳绿既带给少女们欢欣,也撩动着她们的芳心。清人李声振《斗草》诗曰:“斗他远志还惆怅,惟有宜男最可人。”名为“远志”的小草,让少女联想到夫妻分离而倍感惆怅,反而是“宜男”草更受欢迎。《红楼梦》描写的姐妹斗草,最终压倒豆官“姐妹花”的,是香菱的“夫妻蕙”。虽然少女在园中的生活无忧无虑,但随着年岁增长,她们开始朦胧地憧憬爱情。《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第一次走进自家后园,便被满园春色所吸引:“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声溜的圆……”文史大家徐朔方一语道破玄机:杜丽娘“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

  充满女性美的园林,让美人联想到自身,唤起了她们对生命的深深眷恋与惆怅。园中的姹紫嫣红恰似自己的如花美眷,可惜却只能付与断井残垣,而自己此生不知又将寄托何处?杜丽娘怀着满腔情思在花园小憩,梦见了书生柳梦梅,两人在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牡丹亭畔共赴巫山,开始了一段浪漫传奇。而《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是在佛寺后园焚香拜月时,第一次道出了少女心事;后来又与张生隔着园墙和诗,最终结成眷属。

  这些园林中的爱情故事打动着无数少女的心。当林黛玉在梨香院外听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是那样的心动神摇,如痴如醉;联想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则又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花园铭刻着她们快乐的少女时光,那道围墙禁锢着自己,也保护着自己。但少女们终将走出墙外,告别陪伴自己的花园。外面的未知世界使她们既期待又感紧张,连李清照也忍不住回头顾盼:将来带自己离开这座美丽花园的,到底是哪位翩翩少年?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明)仇英(款)

女红图

纵109厘米

横58厘米

上一篇: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下一篇:一个宿命论者的艺术观与行动逻辑
每日更新 >
111
相关展示 >
111
书画动态 >
111
公告公示 >
111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 每日更新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2020-03-30
    1774年,凡尔赛的小特里阿农迎来了一位新主人—刚刚登基的路易十六的王后、年仅19岁的少女玛丽·安东尼。这座位于皇家园林内的别苑,本是路易十五为情人蓬巴杜夫人建造的,但尚未完工,夫人就香消玉殒,如今它终于真正成为法国王后的寝宫。玛丽对丈夫提出的条件是:如果没有她的邀请,即使国王也不能随意入内。小特里阿农是玛丽逃离宫廷繁文缛节的避难所,而她入住后的首项计划,就是重建一座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法国凡尔赛宫小特里阿农花园

  当时路易十四建造的凡尔赛宫统领着欧洲的园林艺术,各国君王纷纷效仿:严整的格局,恢宏的轴线,精美的装饰,无处不在歌颂君权的至高无上。然而年轻的玛丽王后却不屑一顾。她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中国,一个她从未去过却常在书里读到的美丽国度。据说中国花园的池岸是弯曲的,人们可以在池边赏鱼或弹琴;那里的花木并不排队成行,而是随意点缀在山间,与游人不期而遇;园中错落的岩石,连绵的幽谷,精巧的亭榭……所有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这位天性浪漫、渴望回归自然的奥地利小公主。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皮埃尔·帕特尔(Pierre Patel)

凡尔赛宫图

1668年

〔法〕凡尔赛博物馆藏

  玛丽热切地搜集一切关于中国园林的文字,并跟随园艺师考察英国的“中国风”园林,求取灵感。玛丽用了10年时间,投入巨资,终于在小特里阿农建造出一座中国式园林。原来的台地被改造成缓坡草坪,园艺师堆叠了一座假山,不但有悬崖峭壁、瀑布流水,山内还构筑出一座名为“蜗牛”的岩洞。玛丽与密友和子女在园中过着朴实自然的快乐生活。当1789年愤怒的人群攻进凡尔赛宫时,玛丽正在岩洞中休息。这座充满东方幻想色彩的美丽花园,最终作为她挥霍无度的证据,将她送上了断头台。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明)钱榖

小祗园图(局部)

纸本设色

纵23.1厘米 横19.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这位法国王后而言,中国园林到底拥有什么神奇的魅力,使她不惜代价,孜孜追求,甚至为此殒命?

围墙内的后花园

  关于内心的想法,玛丽并未谈论太多,但中国园林与法国园林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法国园林几乎是宫殿建筑的延伸,不但追求宏伟壮观,就连树木也修剪成球形或锥形,布置得规整森严,与建筑一道散发出阳刚的男子气概。中国园林则大不相同,它们与宫殿坛庙、寺观陵墓的庄重肃穆截然相反,颇具女性气质,园中的构件,如画廊、月亮门、美人靠等,都洋溢着娇妍玲珑的闺阁之气。也许正是这种娇柔的女性之美打动了玛丽王后。

  散落在中国城市各座庭院深处的园林,与其外面的宫殿寺宇,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里与表。呈现在外的是阳刚的男性世界,负责征服与控制;隐含在内的则是阴柔的女性空间,提供滋养与支持。中国园林所具有的休憩、娱情功能,使它成为人们疲惫失意时停歇的港湾,就像深闺里用慈爱与情感呵护、支持家人的女性,她们孕育、包容着万物却从不居功,默默书写着文明极少彰显的另一面。

  中国古代的男性同样被园林的女性气质所深深吸引。面对扬州园林的工巧与精美,《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赞叹,“宜以艳妆美人目之”。无独有偶,30多年后《履园丛话》的作者钱泳重游扬州,看到凋零荒废的园林,感慨“楼台也似佳人老,剩粉残脂倍可怜”,男性眼中的废池荒山,恰似迟暮的美人。而中国女性比玛丽王后幸运的是,她们中许多人都有机会生活在真正的中国园林中。

  在传统男性风雅集会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女性的园林世界。如果说园林的营造者多为男性,其管理者则往往是女性:种花植树,采果摘桑,蓄鸟养鱼,这些都是主妇的强项。清初刻书家石成金迎娶到一位才女,“女红之外,经文书算,无不精通”,他将庄园交给妻子打理,得意地夸赞她:“凡夏秋麦稻收支以及钱粮费纳,统掌无讹。予因得闲逸,怡然乐道。”男性优游林泉的闲适背后,是一位精于持家的女性。而在才女辈出的明清盛世,即使在造园方面,巾帼也不让须眉。明代北京万驸马园中的高台重榭、回廊曲室,都是由公主构思营建;沈复的妻子陈芸设计过一种活花屏,令沈复为之折服。而在崇尚旅游的古代盛世,女性也并非今人想象的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晚明名士张岱的笔下,每逢佳节,女子便倾城而出,凭栏妍笑,颠倒众生;在大文豪王世贞举世闻名的弇山园中,每当遇到来游玩的红粉佳人,作为园主的他也只能无奈地回避。

  可以说,无论是造园、理园,还是居园、游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尤其对那些男性常年在外宦游的家庭,女性更是成为园林的主人和主要的使用者。她们在园中持家教子,补衣绣花,调酒斗草,甚至会像男性一样呼朋唤友,雅集博古。

  但由于闺阁文化娇羞内敛的特质,强调不外传、不张扬,才女们又常将自己的诗稿焚毁,以致中国女性的园林活动长期保持着一种隐秘而诱人的状态。事实上,从髫龄少女到嫁为人妻,或被蓄为姬妾,直至儿女成群变为一家之长,女性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里都与园林有着难解的缘分,构成中国园林文化妩媚动人的内里。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的《蝶恋花》道出了一个墙里与墙外的世界。墙头仅露出秋千的一角和佳人的清脆笑声,多情的行人受到撩拨和触动,却又只能懊恼地歆羡着墙内的世界。正如玛丽王后对丈夫要求的,墙内是属于女性的私人世界,那是一座绮媚柔艳,惹人遐思,但外人又只能羡而止步的秘密花园。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清)虞沅(款)

闱中博古图(局部)

绢本设色

纵126.7厘米

横66.8厘米
 

少女之园

  我们已经无从探知,900多年前是哪个好运气的年轻人冒失地闯进了一位少女的园林世界,而这位少女对他也颇有情意。多年后,那仍然是令李清照怦然心动的场景,她在《点绛唇》中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年李清照已出落成亭亭少女,有天荡完秋千,身上香汗涔涔,湿透罗衫,她正揉着双手赏花,忽然有客人到访。惊慌中她顾不上穿鞋子,只着薄袜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但走到门口她又放慢脚步,假装闻青梅花香,回首偷看来客。李清照荡秋千的那座小庭园,或许就在父亲的有竹堂。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个园林迷,他曾遍游洛阳园亭,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园林著作《洛阳名园记》。1089年,他在京师汴梁购得一处居所,题名有竹堂,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就在这座花园中度过。早慧的李清照广阅诗书名画,16岁便写出“绿肥红瘦”的词句,名动京城。童年的园居生活滋润着她的心灵,屡屡化作她诗词的清新意象。那首著名的《如梦令》,哀叹的便是雨中飘零的海棠残花。当时一起生活的还有她的弟弟李迒,白天父亲到太学应差,姐弟两人就在园中相伴玩耍。

  古代的小孩在入学前并不区分男女,通常会一起游戏,由年轻的嬷嬷或丫鬟带领。有时没有大人,年长的哥哥姐姐就会担起领导的职责。而他们的游戏场所,通常就在自家的后花园。这是孩童与园林最早的接触。他们对园林的理解显然与大人不同:孩童不会知道假山上的孤松跟一个叫陶渊明的老头有关,也不会理解池子里的三座小岛为什么能引来神仙,那块父亲珍爱的湖石其实更适合摆放他们的玩具,而最高的那棵橘树结出的果实如此好看却不好吃。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看,也用自己的标准判断,童心与自然的相遇,虽然迷茫、懵懂却纯净美好。等到成年以后,他们什么都会理解,理解园中所有的文化和象征,而童年的感性体验则使那些寓意变得饱满生动。童年的园中玩耍是兄弟姐妹间培养感情最关键的时光,因为很快男孩就要被送入家塾,为了功名和仕途刻苦攻读,不再有机会到园中嬉戏。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南宋)苏汉臣

秋庭婴戏图

绢本设色

纵108.7厘米

横19.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女孩也会接受属于她们的教育,幸运的是,她们的课堂就在园林中。晚明才女沈宜修的《夏初教女学绣有感》总结了女孩的学习内容:“忆昔十三余,倚床初学绣。十五吹琼箫,柳絮飞沾袖。十六画蛾眉,蛾眉春欲瘦。”她们的第一要务是针黹女红,这是将来到婆家确立地位的招牌手艺;此外还要学习音乐,练习字画,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家中的后花园无疑是女孩们最理想的学习场所:无论绣的是蝴蝶还是牡丹,园子里到处都有参照;山间水畔、桥头柳下,最适合弹琴吹箫;至于作画,池中的游鱼、屋前的桂树、亭旁的荷花,皆是现成的粉本。

  可以说,充满女性气质的中国园林,是陶冶少女、教育少女的“理想国”。

  清初才女唐若云对幼时随母亲在园中学画的情景一直记忆犹新。她出自常州的书香世家,先祖是明代文学大家唐荆川,在青果巷有毗邻而居的“唐氏八宅”。1633年她的爷爷唐宇昭隔出贞和堂后半部分建造花园,题名“半园”。唐宇昭自称“半园外史”,唐若云成年后则自称“半园女孙”,她从小在园中长大,对爷爷感情很深。唐氏以文学传家,书画也很知名,当时风靡江南的“唐荷花,恽牡丹”,后者指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恽南田,前者则是唐若云的父亲唐匹士。恽南田赞美唐匹士的荷花“经营花叶,布置根茎,直以造化为师”。半园中有座池塘,也就是说,唐匹士的老师正是铺满半座池塘的荷花。而他的妻子,也是位精于画道、心思灵慧的才女。

  唐若云得了父母真传,画工不凡。直到今天,还能看到她与母亲合作的《荷塘鱼戏图》,她在题跋中谦虚地写道:“毗陵唐夫人画荷花真家学渊源,凌波最艳。若云续以小鸟柳枝,佐其清阴,非云角胜也。”若云学到的唐氏家法便是对景写生:图中荷苞挺立,花叶舒展,令人几乎能嗅到清香;游鱼在莲叶间嬉戏,又仿佛可以听见声响。这幅图如此生动,是因为她们描绘的正是日日流连的园林一角。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清)唐若云

荷塘鱼戏图

  女孩不但学习的内容和环境比男孩优美许多,她们的娱乐也更为多样和有趣。李清照在词中提到最多的是秋千,其次是斗草。三五姐妹聚在园中,遍寻花草比斗胜负,既符合大家闺秀的身份,又是极好的消遣,可以增长见闻。唐代王建的《宫词》描写了一次少女斗草的热闹场景:“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少女们先分头寻找花草,水中土中都不放过,每有所得便赶忙藏好,然后围坐成一圈,出草比斗:你出观音柳,我对罗汉松;她有君子竹,我用美人蕉;抛出星星翠,回应月月红……每当对仗工整而又新奇有趣时,姐妹们就会发出兴奋的欢呼。最后,一位姑娘从袖中拈出翠绿的郁金芽,艳压群芳,众人皆赞叹服输。斗草对女性有极大的吸引力,以至崔颢笔下的《王家少妇》会有“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而它带给女性的欢乐也每每令男性惊诧,晏殊《破阵子》写道:“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那天,女孩笑得格外欢畅:难怪前夜做了好梦,原来在预示今天斗草会赢。

  园中的桃红柳绿既带给少女们欢欣,也撩动着她们的芳心。清人李声振《斗草》诗曰:“斗他远志还惆怅,惟有宜男最可人。”名为“远志”的小草,让少女联想到夫妻分离而倍感惆怅,反而是“宜男”草更受欢迎。《红楼梦》描写的姐妹斗草,最终压倒豆官“姐妹花”的,是香菱的“夫妻蕙”。虽然少女在园中的生活无忧无虑,但随着年岁增长,她们开始朦胧地憧憬爱情。《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第一次走进自家后园,便被满园春色所吸引:“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声溜的圆……”文史大家徐朔方一语道破玄机:杜丽娘“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

  充满女性美的园林,让美人联想到自身,唤起了她们对生命的深深眷恋与惆怅。园中的姹紫嫣红恰似自己的如花美眷,可惜却只能付与断井残垣,而自己此生不知又将寄托何处?杜丽娘怀着满腔情思在花园小憩,梦见了书生柳梦梅,两人在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牡丹亭畔共赴巫山,开始了一段浪漫传奇。而《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是在佛寺后园焚香拜月时,第一次道出了少女心事;后来又与张生隔着园墙和诗,最终结成眷属。

  这些园林中的爱情故事打动着无数少女的心。当林黛玉在梨香院外听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是那样的心动神摇,如痴如醉;联想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则又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花园铭刻着她们快乐的少女时光,那道围墙禁锢着自己,也保护着自己。但少女们终将走出墙外,告别陪伴自己的花园。外面的未知世界使她们既期待又感紧张,连李清照也忍不住回头顾盼:将来带自己离开这座美丽花园的,到底是哪位翩翩少年?

深闺里的后花园:少女之园

(明)仇英(款)

女红图

纵109厘米

横58厘米

上一篇: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下一篇:一个宿命论者的艺术观与行动逻辑
友情链接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友情链接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311-86676562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

中浩第一商务北楼22层

邮编:050000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