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万华烟台工业园中的一座座办公楼,形同一个个巨大的苯环分子结构。
从空中俯瞰,万华烟台工业园中的一座座办公楼,形同一个个巨大的苯环分子结构(4月30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位列全球化工50强的万华,是中国唯一、世界少数拥有异氰酸酯(英文简称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工企业。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化学是研究物质从量变到质变的科学。
化学背后有哲学。
如果说“创业+改革”是促使万华活起来的化学反应,那么“改革+创新”则是促使它强起来的深刻巨变。
与中国改革开放同龄的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昔日生产合成革的传统国企起步,技术创新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长为全球MDI行业领军者的现代化大型企业,走出一条令人瞩目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走进万华烟台工业园,只见管道纵横、高塔林立,运输货车出出进进,一派繁忙景象。
上图:万华烟台工业园航拍画面(2018年12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下图:万华宁波公司全景图(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个曾为皮鞋提供原料的合成革厂,为何能成为世界化工领域的佼佼者?
记者最近到万华采访,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万华的诞生,与解决中国人穿鞋问题有着不解之缘:
40年前的中国,还是一个踩在布鞋上的国度。“应当把它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因为人民太需要了。”在万华展厅,记者见到40年前中央领导批示件,急切之情跃然纸上。
要钱给钱。国家拿出4.6亿元,约占当年全国财政的千分之四,从国外引进聚氨酯合成革生产装置……
要人给人。来自全国各地约7000人汇聚在砂石遍布的芝罘湾畔,奋战近5年……
万华第一代掌门人刘永祯,被轻工部从锦西化工厂副厂长的职位上调来了。
万华第二代掌门人李建奎来了:“当时我在轻工部工作,二话没说就从北京来烟台了。”
在烟台万华化学集团老厂区,原总裁丁建生在第一条MDI生产线前介绍创业往事(2018年11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万华集团原总裁丁建生也来了:“我1982年从青岛化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化工部外事局,听说这里大量招人,我就过来了。”
万华现任掌门人廖增太紧随其后:“1983年,我从华东理工大学一毕业就来了,经历了引进技术设备创新改造的过程。”
1983年,万华试车成功,中央领导专程到现场剪彩庆祝。
万华就这样呱呱坠地!
1983年8月1日,烟台合成革厂(烟台万华化学集团前身)MDI装置投料成功,这是当时举行的庆祝大会场景(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此后10年,万华累计为2亿双合成革皮鞋提供原料,相当于提供全国皮鞋原料的四分之一。
中国老百姓实现了从“穿布鞋”到“穿皮鞋”的历史跨越,万华也随之踏上了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艰辛探索——
一方面,万华沿袭着传统计划模式:“轻工部拨原料、下指标,我们生产后再由轻工部统一调配。”丁建生说。
另一方面,外国企业产品不断涌入,民营合成革企业迅速兴起,动摇了万华产品一统天下的地位。
很快,万华从“皇帝女儿不愁嫁”变成了“门前冷落鞍马稀”。
市场,给万华人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
作为计划体制的“宠儿”,国有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弄潮儿”?这是万华,也是所有国有企业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时任技术车间副主任的丁建生那个急啊:“成本一万一,卖价七八千,企业眼看着往死里作。”这个一口胶东腔的山东大汉,性子急、嗓门大,楼上说话、楼下都听得见。
市场的棒喝敲醒了万华。
从此,万华义无反顾地迈出从“计划”到“市场”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踏着国家改革的时代鼓点——
1993年破除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
1995年进行第一次企业制度改革;
1998年进行股份制改造;
2001年登陆资本市场;
2006年进行员工持股试点;
2016年开展更进一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8年整体上市获批准;
……
与改革旋律同频共振,万华一鼓作气:
改制。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国有企业逐步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万华第一时间在全厂试行全员合同制,打破铁饭碗,搬掉铁交椅,取消铁工资……
时任万华人事主管栾新光说,如果没有这些变革,后期很难实现与国家改革的对接。
1995年,万华由“烟台合成革总厂”改制为“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首家、全国第8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
剥离。精干主业,主辅分离。万华在此后的数年间,32个子公司只留王牌主业MDI,其余全部剥离、改制。
上图:烟台万华化学集团第一条MDI生产线全面停产后拆除;下图:建设中的烟台合成革厂(烟台万华化学集团前身)MDI生产线。新华社发
瘦身,为的是强体。
最艰难的是下岗分流。李建奎清楚地记得:“当时万华7000人不到的工厂,30多个处室,副科长以上的干部就有三四百人,人浮于事很严重。”
他找来栾新光:“交给你4000人的下岗分流指标,减一个我有奖励,增一个我扣你工资。”
万华先从领导干部身上“动刀”:只要到了55岁,就办理厂内退养。于是,71个领导干部从管理岗位上退下。
今天,当事人向记者谈起这些已是云淡风轻,但在当时却是风狂雨骤。
一位分厂厂长,是万华“创业元老”,也被列入第一批退养的名单。
委屈、恼怒、不甘!
那天,在时任总经理曲进胜的办公室,他拍着桌子讨说法:
“我哪儿对不起厂子了,凭什么让我退?”
“这是规定,谁到年龄都要下。”
“这是什么规定?这就是挥泪斩马谡!你承不承认?你敢承认,我就下!”
曲进胜默默点点头,内心五味杂陈。
壮士断腕,涅槃重生。
改革就像一场剧烈的化学反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推动万华加速发展。
一套改革组合拳后,集中了MDI优势资源和近400名业务骨干,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改到深处是产权。万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向纵深挺进。
2001年1月5日,万华股份公司敲响了上交所的锣声;2006年推行员工持股,探索混合所有制;2007年引入外资股份……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化工巨头一度以低于本国售价约三分之一的价格倾销产品,对万华形成打压。
万华随即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果断举起反倾销利器提起反倾销调查。这成为入世后,国内较早运用反倾销维护企业正当权益的典型案例。用好国际规则,为万华赢得了发展机遇。
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曾是市场经济“初学者”的万华,此时已成长为娴熟运用市场规则与世界巨头博弈的“弄潮儿”。
改革开放之初渴望“引进来”的万华,如今已大步流星“走出去”:
万华2011年成功收购位于匈牙利考津茨包尔齐考市的宝思德公司,通过加大投资、精益管理等措施,使宝思德从破产边缘迅速扭亏为盈,保住了这座3万人小城中3000余人的就业,并成为中东欧百强企业。
改革势如破竹,万华持续腾飞:
——MDI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998年的8%上升至目前的40%以上;
——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利润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分别是成立之初的253倍、427倍和255倍;
——业务拓展至全球,万华在海外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布局,可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
党的十八大后,万华的改革更是按下“快进键”。
2019年2月2日,一纸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万华重大资产重组及整体上市资产交割手续全部履行完毕。
“简单讲,就是万华上市公司通过反向收购股权,合并了母公司,公司层级更简单,结构更透明。”廖增太对记者说:“万华已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主体。”
烟台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廖增太在介绍情况(2018年1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当年建厂时的外方技术指导组组长专程来万华参观,由衷地感叹:“万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一切靠的是什么?
“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步履相随,是万华成长的幸运,也是万华成功的秘诀。”
2018年12月20日,在万华40岁生日庆典上,廖增太的演讲作出了最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