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榜书介绍 新闻中心 名家介绍 精品长廊 各地名家 大赛作品展 创作园地 联系我们
主页 >新闻中心 > 每日更新
新闻中心
每日更新 >
相关展示 >
书画动态 >
公告公示 >
热点新闻 更多>>
丈二巨幅榜书“中国... 2020-03-30
雨石:书法是修身之... 2020-03-30
书法收藏不能不知的... 2020-03-30
企业家江阴办书法展... 2020-03-30
桂林百名老年书画家...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中国梦 燕赵情——... 2020-03-30
红色主题书法展 2020-03-30
“我的书法梦—于恩...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非遗“活”起来 市场“火”起来

2020-03-30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迎春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岁月痕迹,凝聚匠心才智。面对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如何让非遗“活”起来,同时在市场上“火”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目前,我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3项、自治区级315项,有国家、自治区、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654名,其中国家级112名、自治区级418名。在此,记者选取3个与非遗有关的侧面,展现在文创、互联网传播、非遗+旅游等的助力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区的传承和发展。

  非遗文创

  激活新动能

  绳结,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一团线绳,巧手编织,寓意美好。

  胡林生受母亲的影响,对绳结这种中国传统民俗工艺产生了兴趣。16岁,胡林生到新疆参军,退伍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成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结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小时候,跟母亲学编织;当兵后,自己动手编。现在,绳结艺术就是我的生命。”6月6日,胡林生感慨地说。

  传统的绳结大多有“吉祥如意”“长长久久”等寓意,胡林生并不满足于此。在传统民俗工艺的基础上,他将多种技法、纹样和造型结合起来,融入新疆民族刺绣、银饰等元素,设计的《石榴熟了》《吐鲁番葡萄熟了》等作品,广受好评。

  绳结艺术品需要精心打磨,设计独特、精工制作,是胡林生不变的坚持。“相比于流水线生产,手工制作花时间多,但独一无二,更有温度。”他说。

  如今,胡林生既是传承人,又是设计师和推广人,和妻子邹永萍带着刺绣与绳结结合的文创产品,经常走进乌鲁木齐市各中小学和军营讲课,多次参加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全国展会。

  现在,逢年过节、小孩满月、结婚大喜等喜庆之时,都会有人前来定制和购买他们的绳结艺术品。

  网上网下

  老手艺遇新知音

  新疆民族刺绣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然而,老一辈传承人年事已高,还有一些传承人不太懂得推介和销售。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老手艺?2016年起,在新疆大学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项目,对全疆500多名非遗传承人和学员进行技艺培训。“我们开设了‘非遗巴扎’微信公众号,图文并茂宣传展示培训进程及成果,先后推送250多篇培训相关报道,被全国多个网站转载,这让很多学员对新媒体传播手段有了信心。”新疆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负责人王敏说。

  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乌图阿热勒村村民依日木太通过培训,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她返回家乡向母亲学习蒙古族刺绣,并和几个姐妹一起成立了乌恩奇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

  与父辈们不同,依日木太到县里开了刺绣实体店,又在互联网上发布图片,再后来在手机微信上“秀”自己的刺绣产品。

  想不到,老手艺遇新知音,她的产品成了“网红”,每天上百人观看、点赞、询问,有人直接通过手机联系下单购买心仪的产品。她又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展示推介产品。

  “手机微信和网上传播作用太大了!把我们的产品和制作过程展现给消费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我们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依日木太说。

  走进景区

  文旅融合新路子

  非遗走进景区,如何“火”起来?

  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及大巴扎步行街,每天人头攒动、游人如织

  6月6日,观光塔前,9名十二木卡姆传承人围坐在一起,打着手鼓,用艾捷克和热瓦普等民族乐器弹唱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霎时吸引了很多游客。

  16时左右,欢乐的鼓乐响起,身穿艳丽民族服装的青年男女跳起欢快的民族舞,很多游客加入其中,一起欢跳。众人舞动的身影与音乐声、欢笑声汇成一片,一曲跳罢又一曲,一直持续到黄昏。

  “这真是一场非遗盛宴!非遗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江苏游客李桂勇擦着脸上的汗水,感叹道,“我平时在电视里看到的新疆民族歌舞,都是舞台表演,现在不但在现场观看传承人表演,还跟着他们学着唱和跳,太过瘾了。”

  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是新疆旅游的一张名片,只要到新疆来的游客,这里是必不可少的打卡地。一拨接一拨的游客,为景区带来了不少人气。

  如何让游客深度体验新疆风情?去年,景区新增大巴扎步行街非遗项目区,乐器、地毯、花帽、土陶、服饰等近40家各民族传统工艺体验店,琳琅满目的非遗文创产品可谓民族特色浓郁,一步一景,吸引着众多游客。

  “非遗是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通过打造非遗街区和现场表演制作,让非遗‘活’起来,市场跟着‘火’起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董事长助理王超群说。

上一篇: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智能场站平台实现多方数据整合
下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与高泰控股企业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每日更新 >
111
相关展示 >
111
书画动态 >
111
公告公示 >
111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 每日更新

非遗“活”起来 市场“火”起来

2020-03-30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迎春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岁月痕迹,凝聚匠心才智。面对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如何让非遗“活”起来,同时在市场上“火”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目前,我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3项、自治区级315项,有国家、自治区、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654名,其中国家级112名、自治区级418名。在此,记者选取3个与非遗有关的侧面,展现在文创、互联网传播、非遗+旅游等的助力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区的传承和发展。

  非遗文创

  激活新动能

  绳结,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一团线绳,巧手编织,寓意美好。

  胡林生受母亲的影响,对绳结这种中国传统民俗工艺产生了兴趣。16岁,胡林生到新疆参军,退伍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成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结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小时候,跟母亲学编织;当兵后,自己动手编。现在,绳结艺术就是我的生命。”6月6日,胡林生感慨地说。

  传统的绳结大多有“吉祥如意”“长长久久”等寓意,胡林生并不满足于此。在传统民俗工艺的基础上,他将多种技法、纹样和造型结合起来,融入新疆民族刺绣、银饰等元素,设计的《石榴熟了》《吐鲁番葡萄熟了》等作品,广受好评。

  绳结艺术品需要精心打磨,设计独特、精工制作,是胡林生不变的坚持。“相比于流水线生产,手工制作花时间多,但独一无二,更有温度。”他说。

  如今,胡林生既是传承人,又是设计师和推广人,和妻子邹永萍带着刺绣与绳结结合的文创产品,经常走进乌鲁木齐市各中小学和军营讲课,多次参加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全国展会。

  现在,逢年过节、小孩满月、结婚大喜等喜庆之时,都会有人前来定制和购买他们的绳结艺术品。

  网上网下

  老手艺遇新知音

  新疆民族刺绣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然而,老一辈传承人年事已高,还有一些传承人不太懂得推介和销售。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老手艺?2016年起,在新疆大学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项目,对全疆500多名非遗传承人和学员进行技艺培训。“我们开设了‘非遗巴扎’微信公众号,图文并茂宣传展示培训进程及成果,先后推送250多篇培训相关报道,被全国多个网站转载,这让很多学员对新媒体传播手段有了信心。”新疆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负责人王敏说。

  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乌图阿热勒村村民依日木太通过培训,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她返回家乡向母亲学习蒙古族刺绣,并和几个姐妹一起成立了乌恩奇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

  与父辈们不同,依日木太到县里开了刺绣实体店,又在互联网上发布图片,再后来在手机微信上“秀”自己的刺绣产品。

  想不到,老手艺遇新知音,她的产品成了“网红”,每天上百人观看、点赞、询问,有人直接通过手机联系下单购买心仪的产品。她又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展示推介产品。

  “手机微信和网上传播作用太大了!把我们的产品和制作过程展现给消费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我们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依日木太说。

  走进景区

  文旅融合新路子

  非遗走进景区,如何“火”起来?

  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及大巴扎步行街,每天人头攒动、游人如织

  6月6日,观光塔前,9名十二木卡姆传承人围坐在一起,打着手鼓,用艾捷克和热瓦普等民族乐器弹唱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霎时吸引了很多游客。

  16时左右,欢乐的鼓乐响起,身穿艳丽民族服装的青年男女跳起欢快的民族舞,很多游客加入其中,一起欢跳。众人舞动的身影与音乐声、欢笑声汇成一片,一曲跳罢又一曲,一直持续到黄昏。

  “这真是一场非遗盛宴!非遗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江苏游客李桂勇擦着脸上的汗水,感叹道,“我平时在电视里看到的新疆民族歌舞,都是舞台表演,现在不但在现场观看传承人表演,还跟着他们学着唱和跳,太过瘾了。”

  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是新疆旅游的一张名片,只要到新疆来的游客,这里是必不可少的打卡地。一拨接一拨的游客,为景区带来了不少人气。

  如何让游客深度体验新疆风情?去年,景区新增大巴扎步行街非遗项目区,乐器、地毯、花帽、土陶、服饰等近40家各民族传统工艺体验店,琳琅满目的非遗文创产品可谓民族特色浓郁,一步一景,吸引着众多游客。

  “非遗是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通过打造非遗街区和现场表演制作,让非遗‘活’起来,市场跟着‘火’起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董事长助理王超群说。

上一篇: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智能场站平台实现多方数据整合
下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与高泰控股企业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友情链接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友情链接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311-86676562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

中浩第一商务北楼22层

邮编:050000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