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正定县曲阳桥乡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康军辉(右)在蔬菜大棚和村民一同察看西红柿长势。记者 张怀琛摄
[奋斗者说]
当干部,就要一心为公
“西河村从乱到治、从治到美,让我认清了一个道理,村民信不信你、服不服你,关键就看你是秉公心还是持私心。当干部,就要一心为公,这样才能凝聚起向心力、汇聚成战斗力,才能带领村民奋斗出幸福生活。”
——康军辉
在正定县曲阳桥乡西河村,村党支部书记康军辉是个“雷厉”人——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不留死角,谁也别想谈条件。”
“把土地流转了,既拿地租又能打工,咋就算不清账?”
“党员大会允许请假,但无故缺勤,那就得说道说道。”
上任13年,他把自己变成陀螺,每天在村里不停地转。2015年西河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2017年入围全国文明村,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8678元,他本人入选全省“千名好支书”。
“没什么可叫苦叫累的。当干部,头等大事就是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自打决定挑起这副担子,康军辉就认定了这个理儿。
“要么不干,干就干好”
回村竞选村党支部书记,康军辉答应得并不爽快。
那是2006年,西河村3年换了4任一把手,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康军辉在乡政府当司机,对这些情况早有耳闻,“隔三差五就有人在村委会堵门骂娘,还有的冲进去抢公家东西,对干部特别不信任。”只是他没想到,没多久,老支书康金才就找上了门。
“你跟着乡领导四处调研,有见识,回来吧,治治咱的村。”
“我岁数轻,没经验。”
“村两委班子都捋顺了,保证给你兜底,支持你工作。”
“容我细想想。”
“知道是让你‘蹚浑水’,可没人蹚这‘浑水’,哪有全村人的好日子。”
沉默。许久,康军辉才缓缓吐出三个字,“我回去。”
这一年,全村60多名党员投票,35岁的康军辉得了58票,高票当选新一任西河村党支部书记。
新官上任三把火。康军辉点的第一把“火”,就是村容村貌整治。
当时,西河村里全是土道,小雨变泥滩,大雨变沼泽;老百姓在街上“抢地盘”,除了私搭窝棚、乱扔垃圾,还有人在胡同里种庄稼,到处都是乱糟糟、臭烘烘。
“该拆的拆、该清的清、该铲的铲,必须尽快让西河村敞亮起来。”在跟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时,康军辉斩钉截铁地说,“老百姓不信任干部,那就先从干部和干部的亲戚入手,把自家的‘脸蛋’擦干净了再说。然后,党员和村民代表跟上,最后再扩展到全体村民,就是要让大伙儿心服口服。”
果然,村民见干部动了真格,也麻溜地拾掇起了自家门口,“现在你清我也清,谁家也没有吃亏沾光,一碗水端平就行。”全村动起来了,唯独村民康金青成了油盐不进的“钉子户”。
康军辉领着村两委班子好几次去做工作,都被打发了,“可能是咱没把工作做到家,就不信这事不通。”再一次找上门,康军辉放下身段、语气诚恳,“西河村要变好、要发展,就得干部群众一条心,你这俩破窝棚,挡的是全村发展的路。”
这一次,康金青不吭声了。“私搭乱建本就理亏。自己死心眼,没想到军辉书记比自己还死心眼。”打那以后,他成了康军辉最坚定的支持者。
如今,西河村旧貌换新颜,泥泞的小土道不见了,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房前屋后的私搭乱建没了,变成了整齐有序的观赏花草;村南破旧的大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休闲娱乐公园……
“要么不干,干就干好。”这是康军辉当初在心里立下的誓言。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人心拢齐了,下一步就是谋发展。
西河村是个农业村,村民一年到头在土里刨食,收入5000块钱就算顶着天了,吃饱肚子虽然不愁,可距离“小康生活”还差得老远。
“这几年正定发展得太快了,尤其是路,京昆高速通车、中华大街北延,西河村再不是远离城市的小乡村了。”康军辉说,“公路虽然畅通了,但心路若还是不变,依旧只能过穷日子。”
怎么办?走出去!看看人家是怎么种地的,一亩地能挣多少钱。
于是选产业、定方向,经村班子集体商议,村干部领着几个思想积极的蔬菜种植户,踏上了前往山东寿光、廊坊永清、保定曲阳的“求学路”。
几番考察,康军辉要搞蔬菜大棚的想法越来越清晰。但征集意见时,许多人又打起了退堂鼓,“建一个棚要投入6.5万元,这可不是小钱,赔了咋办?”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康军辉决心已定。
2009年夏,他领着2名村干部和6名“胆儿大”的村民,在村北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了9个现代化蔬菜大棚。
“我们从廊坊永清学了建棚技术,统一买了西红柿苗、黄瓜秧子,还专门聘请技术员驻村指导,随时帮助解决种植难题。”康军辉说。
当时,村里没少有人说风凉话,“折腾吧,闹劲儿越大赔得越多。”
“压力确实挺大,从没干过的事,要一次性干成,自己心里也没底。”康军辉说,“还好‘功夫不负苦心人’,当年春节期间,别人的地里早撂了荒,我们的蔬菜大棚里却红得红、翠得翠,一上市就卖了高价。”
康军辉还记得,建棚时县里按政策给了2万元/棚的补助,“咱的错季菜一上市,一个棚就挣了6万块钱,当年回本儿不说,每人还赚了1万多块钱。”
看笑话的村民这下羡红了眼。跟着康军辉干,现如今,村里已建起19个蔬果大棚和6个食用菌大棚,栽植品种包括西红柿、黄瓜、油桃、香椿、小黑菇、平头菇、金针菇等,年均收入5万元/棚,成了村民增收的新来源。
日子红不红火?
“这么说吧,我们全村385户,有240多户都在正定县城或石家庄市里买了房,你说哩?”康军辉笑着答。
“把村民的事儿,交还给村民管”
6月24日,西河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挤满了来开会的党员。
站在会议桌旁,康军辉给大伙儿介绍了乡村面貌改造提升后续的重点工作,“咱村三条大街上的冬青都已经‘没劲儿’了,路边还有许多病树、死树也该更新换代了。具体咋个搞法,你们都提提意见。”
“栽金叶榆吧,一看就跟别村不一样。”
“别光是树,也弄点花,百日红、玉兰都好看。”
“刨坑动土,村街卫生可得勤打扫着。”
……
从2015年开始,这样的党员大会,每个月24号都在村委会举行,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总结、商讨村里已经或将要开展的各项工作。
“当时,村里建大棚、搞合作社已经有了起色,但想要发展再上新台阶,光我一个人动脑子可不够。”康军辉说,“开党员大会,可以群策群力。”
原本,康军辉也担心这样的党员活动难见成效,但他没想到,“把村民的事儿,交还给村民管,工作开展起来竟然更得心应手。”
那一年,正好有石家庄的公司想来西河村栽植经济林,需要流转土地。康军辉觉得这是个机会,就把它拿到了党员大会上来讨论。
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康军辉给大伙儿算了一笔账:咱们自己种小麦、玉米,一亩地最多收入1000块钱;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光租金每年就有1200元/亩,腾出手来还能出去打工挣钱,怎么算都亏不了。
“万一拿走土地,又收不着钱咋办?”有人还是不放心。
“你这个意见我记下了,回头我去跟公司谈。”康军辉说。最终,对方同意按500元/亩向村委会先交押金,村民们终于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如今,西河村所有土地已全部流转,共种植桑树、樱桃树、生态林950亩,建设苗圃基地400亩,每年为村民增加收入170余万元。
民居改造、村庄美化、污水管网建设、厕所改造、煤改气……近年来,凡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每一件事,都在党员大会上反复讨论过。不光如此,村里每一笔超过2000元的开支,也都要上会通过后才能使用。
“好多人都说,我这个芝麻官当的一点‘权’也没有了。我觉得这个想法就不对。”康军辉说,“没错,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但他也得听老百姓的,只有这样村民才能更信任咱,咱也才能更好地为村民谋福利。”(记者 张怀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