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榜书介绍 新闻中心 名家介绍 精品长廊 各地名家 大赛作品展 创作园地 联系我们
主页 >新闻中心 > 每日更新
新闻中心
每日更新 >
相关展示 >
书画动态 >
公告公示 >
热点新闻 更多>>
丈二巨幅榜书“中国... 2020-03-30
雨石:书法是修身之... 2020-03-30
书法收藏不能不知的... 2020-03-30
企业家江阴办书法展... 2020-03-30
桂林百名老年书画家...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中国梦 燕赵情——... 2020-03-30
红色主题书法展 2020-03-30
“我的书法梦—于恩...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大河之北·山地高原篇⑥】冰雪奇缘

2020-03-30
 

刊首图.jpg

【阅读提示】

崇礼,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因为和冬奥会这一全球冬季体育盛事相关联而备受关注。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机缘巧合?

以奥运场馆为龙头,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在这背后,需要破解哪些地质难题?从滑雪到滑冰,从专业训练到3亿人上冰雪,冰雪运动全面普及的背后,又该把握哪些自然规律?

●崇礼的自然禀赋

崇礼万龙滑雪场,“沸腾”的雪山。 耿俊摄

>>绝佳的地形

2019年5月29日,“雪如意”亮相了。

当天的央视新闻中,北京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效果图出现在画面上。从外观上看,它就如同一件巨大的玉如意,被斜置在山坡之上。

这就是中国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跳台滑雪场地,人们形象地称其为“雪如意”。

“这处选址,就像是崇礼送给跳台滑雪的一个礼物。”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设计总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利介绍,当初选址时,在古杨树村北找到的这个山谷,自然落差130多米,正适合用作赛道。它两边耸起的山脊,还恰好能把跳台滑雪项目最怕的风给挡住。

北京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多在崇礼举办。“雪如意”所在的古杨树组团,还建有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而向北数公里外的云顶滑雪公园,则是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的赛场。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一跃成为冬奥会诸多雪上项目比赛的举办地,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崇礼?

专家眼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因素就在于,崇礼所处的区位赋予了其丰富的山形地貌。

崇礼位于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阴山和燕山山脉交会处,境内80%为山地,全域海拔居于814—2174米之间,地势起伏连绵,坡度陡缓适中。多方专家评估认定,这里适宜开展滑雪旅游的可利用面积600多平方公里。

如此绝佳的地形,当然要配上巧妙的设计。

张利团队紧扣跳台滑雪赛道剖面的曲线特征,在流线型赛道的顶端增加了一个中部镂空的圆形建筑,把整个场地打造成了传统饰物——如意的形状。这既能满足比赛的要求,又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还增加了一个在顶部观赛的独特视角。

这样的设计,也使“雪如意”,成为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在坡度达到37度的狭小谷地间组织施工,光物料运输,都非常困难。

“你看,这两座蓝色动力塔吊,为的就是能吊起重型构件;这五座几十米高的黄色钢架,是用作临时支撑的,因为顶部跨度79米的圆形钢结构建筑有近半是悬挑出来的。”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项目部工程技术负责人林博闻介绍,他们已经创造性地采取了很多办法,来解决施工难题。

迎难而上,不断进取,恰好是对冰雪运动精神的深层折射,更是对崇礼滑雪拓荒历程的忠实写照。

将时光倒回23年前的那个冬日,第一位到崇礼建设滑雪场的北京投资者郭敬,面对的困扰更是数不胜数:没有造雪设施,没有接待用房,没有索道,甚至通往外界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

郭敬没有退却,因为他的好友、中国第一位全国滑雪冠军单兆鉴告诉他,这里的山形地貌、气候条件、天然降雪状况等,“都十分适合搞滑雪”。

十多年后,这个对崇礼发展冰雪运动优势条件的初步判断,以更加系统的方式写进了申办冬奥会的报告中——崇礼丰富山形地貌所造成的独特“小气候”,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逐步明了:“冬季降雪早,存雪期长;积雪厚,降水量大;温度、风速适宜;空气质量优良……”

正是这些,留住了郭敬。

1997年初,崇礼第一家滑雪场——塞北滑雪场正式开业。由此开始,崇礼优越的自然条件,像“磁场”一样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投资者。

2003年,好利来集团创始人罗力选择在红花梁北坡开建万龙滑雪场;2005年,一家意大利公司开始在喜鹊梁建设国内首家外资滑雪场;2008年,马来西亚卓越集团则选择红花梁南坡,建设了密苑云顶乐园……

崇礼的山,成为这些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要素之一。因为,滑雪场建设,在山地的坡向、坡度、垂直落差、空间体量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就全国的资源来看,崇礼的山不是最高,雪不是最大,但是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考量,崇礼在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市场、周边交通方式上表现出来的综合优势,决定让太舞滑雪小镇选择落户这里。”太舞集团董事长齐宏,是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的博士。他发现,过去,历届冬奥会的举办地都集中在北纬41度附近,而崇礼也恰好位于这一“黄金滑雪地带”上。

而今,“黄金滑雪地带”的经济价值尽显,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崇礼已经涌现出了一个高端滑雪场集群,万龙、太舞、云顶、富龙等四家滑雪场,全部入选“2018年全国滑雪场十强”。

2滑雪场分布图.jpg

崇礼滑雪场分布示意图

>>冬季降水中心

“2018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这不是改编的歌词,而是大自然创造的事实。

2018年9月28日,正当华北平原上的人们计划“十一”出行度假的时候,崇礼下雪了。飘飘洒洒的雪花,落在红叶上,落在尚未衰败的野花上,落在那一条条雪道上。

这场雪,用无声的姿态,向世界昭示:崇礼多雪。

迄今为止,前23届冬奥会的举办地,都是海洋性气候。而2022年冬奥会,却首次选在了一个以大陆性气候为显著特征的地区。很多国外专家曾疑虑:北京申办冬奥会,雪从何来?

答案并不复杂,就隐藏在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这片山地间。

气象数据显示,崇礼每年从10月初开始降雪,存雪期长达150天;全域年均降水量为465.2毫米,其中冬奥赛区则在650毫米以上;积雪深度甚至会超过1米。

“严格来说,崇礼属于冀西北地区的冬季降水中心,其降水量是张家口市全域最大的。”张家口市气象台台长郭宏介绍,独特的地形,决定了崇礼拥有充裕的冰雪资源。

摊开地形图可以发现,阴山余脉大马群山向西南伸出的座座山梁,将崇礼的版图分隔成了三条大沟。不过,与全省的地貌版图相反,崇礼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这就意味着冬季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进入崇礼后,会不断遭遇山势阻挡,气流遇到山谷会加速下沉,遇到山坡会减速爬升。”郭宏从山地气象学的角度阐释了崇礼多雪的背后因素,他说:“气流在不断下沉、爬升的波状起伏中,历经多次减速之后,最终冷空气在崇礼东南部区域滞留,并与来自东南方向的水汽汇合,从而形成了多发性的降水。”

也恰是这样的因素,让崇礼东南部区域一进冬季,就成为了“雪国”。

当初郭敬在崇礼首建塞北滑雪场,使用的正是天然雪。

那时候,他在喜鹊梁北坡开辟出了一条山道,请单兆鉴作指导,以三五角钱一袋的价格雇农民背雪上山,再用铁锹把松散的积雪拍实,生生靠天然雪铺成了一条300米长的雪道。

但后来的滑雪场,投资动辄数以亿计,就不能再靠天吃饭了,纷纷用天然雪打基础、用人工雪作补充。

2018年10月25日晚,密苑云顶乐园。

按下按钮,“曼陀罗”雪道旁的几十台雪炮同时启动。轰鸣声中,它们喷云吐雾,将雪道、山岭以及树木全部融进一幅水墨画之中。

就在这种“渲染”中,来自大自然的水,完成了生命形态的嬗变。

它们通过地下管道进入雪炮,经过空压机的加压、雾化,从炮口的喷嘴喷射而出。雪炮后部的风扇,则接力将其吹向空中。迎面而来的低于-5℃的低温,使这些微小的水滴迅速凝结为冰晶,飘落向大地。

“为了能准时开板,云顶的30多条雪道,40万平方米的雪场,主要靠人工造雪。”密苑云顶乐园公共关系部总监赵琼介绍,相比之下,人工雪更利于标准化雪道的铺设。

在云顶,一条雪道,从山脚到山腰,再到山顶,雪的厚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5厘米,弯道处还会有进一步的细化标准。这样做,就是为了顺应坡度需要,让雪道滑行更顺畅,并防止危险发生。

“45厘米的雪道,并非把雪堆到45厘米厚就可以了,而是要像修路一样,用压雪车压上几十遍之后,把雪夯实,让雪变硬。”赵琼透露,他们有时还需要用大针管,向雪道中适当部位注水,使雪道产生临界于雪与冰之间的小冰碴。

这一来自国外专业人士的经验,已被多次世界级赛事所检验:既能保证选手在比赛中出速度,也能保证电视转播中画面效果更好看。

北京冬奥会时,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两个大项20个小项的比赛,已确定在密苑云顶乐园举办。而今,专门开辟出的云顶滑雪公园内,由原有雪道改造的六条专业赛道,工程已近尾声。

“本着绿色办奥的理念,我们正着手从可持续的角度做好各方面准备。”赵琼介绍,其中围绕造雪的水源,就有多重保障:

雪道上预设的一条条混凝土管沟,把春季融化的雪水,引入云顶酒店底下那座容量90万立方米的空间进行存储,以便冬季循环利用;雪场间的一条山谷,自上而下建设了三座塘坝,可集纳30万立方米的山泉水;而自60公里外的云州水库铺设过来的引水管道,也在此设置了出口……

不止云顶,整个崇礼都在行动。

2018年,这里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效果最好的造林工程,新增造林41.97万亩。同时,还持续关闭退出露天矿山,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

伴随生态好转和调查的精细化,崇礼2018年的新版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显示,全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达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6倍。

张家口市崇礼区云顶滑雪场。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离北京越来越近

2019年7月8日,延崇高速砖楼特大桥建设现场。

一座座混凝土桥墩之上,那些钢铁构件正在距地面近百米的空中,一点点地向两端“生长”。

中铁大桥局延崇高速钢桥3标段的项目副经理陈程介绍,未来人们驾车只需几分钟,就能跨过这两道总宽度1000多米的山谷。

延崇高速和兴延高速连接而成的京礼高速,正在拉近着崇礼和北京的距离。

通过这条高速,从崇礼太子城区域到线路终点北京西北六环的距离仅为120多公里——同目前现有的240公里的线路相比,整整缩短了一半。

崇礼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建设滑雪场,除了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之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区位上毗邻北京。

“国际上知名的滑雪胜地,都要依托一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大城市。”赵琼介绍,雪场投运的2012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8000美金,并成为了全国滑雪文化渗透率最高的一个城市,与这样一个拥有庞大消费群体的大城市毗邻,使崇礼滑雪的长远发展多了有力的支撑。

然而,建设一条更加便捷的滑雪之路,北京的雪友们已经盼了很多年。他们还记得,去崇礼滑雪的路,曾经显得那么漫长:有人中午从北京出发,夜深了才能抵达雪场;有人看着山沟里的窄窄水泥路,以为走错了地方……

为了使京张之间形成快速通道,近几年两地间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工程。

京礼高速将为自驾游客提供最便捷的通道;京张高铁及崇礼铁路的建设,则会为崇礼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张家口宁远机场的改扩建,也为更远途游客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然而,将滑雪之路距离不断拉近的背后,建设者却要对京张两地之间山峦叠嶂所带来的重重险阻不断克服。

位于宣化和崇礼交界处的崇礼铁路正盘台隧道,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

“我干了14年隧道施工,也没遇到过这么难的!”中铁隧道局项目部副经理黄伟说,他们在这里遭遇的,是2亿年前形成的火山岩——漫长的地质构造过程中,这些岩石被反复挤压、风化、侵蚀、水溶,已变得极其破碎,施工难度极大,风险极高。

然而,相比于复杂的地质,突涌水则是更大的“拦路虎”。

其中一个斜井的涌水,每小时达7800立方米,一个多小时就淹没了300多米正洞和400多米斜井。由于涌水,隧道正洞10个工作面中6个被迫停工。

用大马力水泵持续抽水、用混凝土封堵涌水岩层、从两侧开辟支洞绕开富水带继续施工……建设者想尽一切办法来应对。

全长12.974公里的这条隧道,占崇礼铁路全长的近1/4,未来高铁通过这里时只需3分钟。建设者却为此鏖战了26个月,工作面最多时达到38个,施工人员超过3000人。

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艰难险阻面前,给建设者们带来考验,也在激发着他们拿出前所未有的智慧。

2019年7月31日,延崇高速金家庄特长螺旋隧道全长4104米的右洞只剩下了最后40米,而全长4228米的左洞也将很快贯通。

在赤城和崇礼交界的这处山体中,延崇高速用4公里多长的线路,构造了一个半径为860米的螺旋。

“采用螺旋布线的方式开凿隧道,能够完美地解决线路爬升问题,缓解了坡度的陡峭,避免了直上直下可能带来的隐患,还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四川路桥集团延崇高速主体10标段项目部副经理文展介绍。

原来,延崇高速一路向北,海拔也在一路攀升。怀来盆地的海拔只有500多米,而太子城区域海拔已经攀升到1500米。具体到金家庄特长螺旋隧道这个节点,从入口到出口,海拔需要提升80多米。

采用特长螺旋隧道的解决方案,彰显了中国建设者的智慧。2018年4月,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派来的专家现场考察之后,正式认证这条隧道为“在建世界最长高速公路螺旋隧道”。

2019年6月12日,北京。

北京北站外,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进口,几十个镜头对准了黄色铺轨机牵引的那组钢轨。

这是整条京张高铁即将铺设的最后一组钢轨。

上午10时许,这组钢轨在接轨点精准落位,京张高铁全线铺轨完成。

至此,距京张高铁开通运行又近了一步。

按照计划,新雪季到来后,人们就可以乘坐高铁前往崇礼的冰雪世界,开启一趟轻盈的冰雪之旅——行程将不超过50分钟。

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京张之间的地缘优势,终于变成了交通优势。它不仅可以使北京有更多的人群走进崇礼,还会通过更大的路网,辐射及整个京津冀区域,甚至更远的河南、山东等地;不仅会吸引高收入群体,也会让更多的普通阶层有机会走上冰雪。

●体验运动与激情

冰雪之上,精彩不断上演。 潘卫民摄

>>精细化气象保障

滑雪很难吗?

央视英语频道主持人郑峻峰在《滑雪在中国》一书中曾讲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

当他第一次站到雪道的坡顶时,刚想问下怎么滑,结果冷不丁被人在背后狠狠推了一把,从坡上冲了下去——事后才知道,是同行的朋友在恶作剧,想看他摔个“狗啃雪”。

慌乱中,郑峻峰把两腿撑开,把脚下的双板撇成八字形,结果,未到坡底之前就稳稳地停了下来,

“一种喜悦油然而生,我居然能停下来!”郑峻峰后来回忆道,“原来滑雪没有那么可怕,还挺好玩的。”

滑雪本是一项极限运动,为什么有人能无师自“通”?

“山地滑雪,实际上是一项依靠重力进行的体育项目。”郝世花滑雪学校校长郝世花介绍,当滑雪者处在山坡上,虽然有地面阻挡,不至于垂直下落,但仍有一部分重力能够推着他向山下运动。

这就是滑雪运动背后的原理,山地的高差赋予了人们向下滑降的动能。

如同一个被放到山坡顶部的球,在重力作用下总会向坡底自然滚落。这一自然滚落的路线,在滑雪课程中,被命名为“滚落线”——专业教练总会提到这个词汇,因为滑雪运动,需要的就是找准这条线,在其两侧做摆动滑行。

滑雪,是一项容易让人上瘾的运动。

很多人刚开始学会滑雪的前几年,都有过狂热到可以不吃不喝滑一天的经历。

一位雪友描述,一进入雪季,每天想的说的干的,都和滑雪有关;即便是-30℃泼水成冰、顶着八九级大风还照样滑得倍儿开心……出了雪季,就一天一天数着,盼望下一个雪季的到来,实在忍不住了,就到处寻觅四季滑雪场,滑两圈解解馋。

“在雪上,特别是在松软的粉状雪上的漂浮感,下降过程中的失重感和高速滑行的刺激感,都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妙不可言的感受。”作为滑雪运动的一位资深爱好者和研究者,郑峻峰说。

滑雪的分类有很多。其中,和大众滑雪的自由飞翔不同,竞技滑雪,尤其是滑雪赛事,对于气候条件有着特殊的要求。

“气温低于-20℃,就不适合进行比赛了;而大风则是影响跳台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的重要因素。”张家口市气象局业务科技处处长樊武介绍,低温、大风、降雪、低能见度、过强的太阳辐照度等不利气象因素,都可能影响运动员发挥。

2018年初的平昌冬奥会上,就曾有17项比赛因天气原因进行了调整。显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级滑雪赛事还需要“看天吃饭”。

“北京冬奥会举办时,我们需要提供更为精细、准确的气象观测、预报信息。”樊武介绍,截至2018年底,张家口赛区已基本建成了精细化的三维立体观测网。

他说,以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赛场区域为例,已经在5个关键地点建立了气象站,正在对空气的温湿度、雪面温度、风向、风速、能见度等15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如此精细化的气象保障之下,越来越多的国际滑雪赛事选择在崇礼举办。光2017—2018雪季,当地就成功承办了13项国际雪联顶级滑雪赛事。

2019年2月24日下午,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平行项目世界杯崇礼站赛场。

冲过终点的中国选手宫乃莹疑惑地大声朝观众席呼喊:“我赢了吗?”

就在刚刚结束的平行回转项目决赛中,她以0.35秒的优势战胜了瑞士选手佐格,取得了中国在单板滑雪平行回转世界杯上的首枚金牌。

比赛中,宫乃莹和对手一路紧咬,胜负直到最后三个旗门才见分晓。很多人可能并不知晓,宫乃莹脚下的赛道,在这个赛季之前刚完成不久,同时也将是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与单板滑雪比赛的共用场地。

崇礼一家滑雪场内,压雪机正在工作。 刘禹平摄

>>3亿人上冰雪

2018年12月22日,沽源青年湖。

时隔24年后,巩俊林又一次站到了冰面上。当天启动的2018年张家口市速度滑冰积分赛,让这位曾经的速滑专业运动员,有了再试身手的机会。

蓝天的映衬下,湖上的冰面格外洁净。这片广阔的冰面,巩俊林曾经非常熟悉,从9岁到18岁的每个冬季,她都是在这片冰面上度过的——她9岁时被招入张北县体校,10岁进入省队,练习的项目正是速度滑冰。

那时,河北的冰雪运动主要集中于张家口,以张家口业余体校速滑队为班底成立了河北省速滑队,驻训地点就在这片湖面。

这支队伍,培养出了冰雪运动健将7人,国家一级运动员28人,还代表河北参加了第三至第七届全国冬运会。

转眼间,巩俊林告别冰面已经20多年了——因为种种因素,1995年省速滑队解散,河北也一度有26年告别了全国冬运会。但退役后,巩俊林每次见到冰,心里都痒痒,就像个孩子似的,总要上去踩几脚。

从沽源的青年湖到张北的东洋河,再到尚义的鸳鸯湖、康保的康巴淖尔……坝上湖淖众多,在寒冷气候下形成的一块块冰面,曾经让无数的孩子从中找到了快乐,成为孩子们嬉戏的乐园。

然而,并非所有的地方,都具备开展冰雪运动的天然条件。

这种差异,甚至在保定、石家庄这两座距离100多公里的城市之间也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保定的高校多开设有滑冰课,而石家庄的大学生,只能望而兴叹。

在两座城市之间,实际上横亘着一条等温线:这条线,从定州一直向东延伸至黄骅,以其为界,南北两侧的气温有着较大差异。每年1月,北侧区域的平均气温会下降到-4℃以下,而南侧则要高上2℃。

“相比之下,我是幸运的,不仅出生于坝上高原,而且从小就受到了专业训练。”即便多年不再进行专业练习,42岁的巩俊林仍旧在本次积分赛康保站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任职于张家口市体育总会的她,组织和带动了一批人走上冰雪。

20多年之后,当又一代孩童起步向冰雪寻找乐趣时,他们面前的冰雪世界已经更加多元,冰雪设施也更加完善。

2018年12月7日,崇礼多乐美地滑雪场。

崇礼区西湾子小学一年级学生郑伊繁,第一次站到了雪道上。7岁的她穿上厚厚的滑雪服,趟着两条长长的雪板,在教练指导下,动作有模有样。

在雪道上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滑行之后,郑伊繁带着满脸的惊喜,扑进带队老师的怀里:“老师,我能滑了!”

雪道上,她的小伙伴们,每一张小脸上,都同样绽放着笑容。

“我们已经将滑雪课程从城区学校推广到所有乡镇,让所有中小学生都有机会走上冰雪。”带队的崇礼区教育局工作人员高世爱说。

3亿人上冰雪,正在这样的努力中逐步实现。没人敢说这些孩子们当中会走出几个世界冠军,但我们敢肯定,爱上冰雪运动,他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健康、更快乐。

“站在新的起点上发展冰雪运动,首先要解决培训行业体系不完善、等级鉴定标准不统一、认证体系标准不高、师资配备参差不齐等问题。”张家口市体育局副局长甄桂峰介绍,该市87家机构于日前成立了雪上运动培训联盟,为的就是要让冰雪运动发展得更加规范。此外,联盟今年的具体工作计划之一,还要带动全市40万青少年上冰雪。

>>户外运动新玩法

2019年7月18日,太舞滑雪小镇。

500多米的海拔落差、超过30度的坡度、20多处拐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张弦语,紧握住山地车把,从这条2.1公里长的赛道顶端一头冲了下去。

“这条赛道感觉真棒!”一阵风驰电掣之后,这位即将升入高三的中学生,稳稳地将车停在赛道终点。他说,自己原来的练习场地,只是城市周边的山里,根本没法和这里比。

这就是山地自行车速降,一种悄然兴起的山地运动新玩法。

冰雪是崇礼的优势,但没有冰雪的另外三季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考验着当地的每一家雪场。

“太舞是国内首个四季全运营的滑雪小镇,我们发现了以自行车为代表的夏季户外运动和滑雪产业之间的联系。”太舞集团市场中心总经理聂宁宁说,冬季热爱滑雪的雪友和夏季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有着高度的重合性。

于是,滑雪场优美的环境、丰富的地形,作为资源得到了再利用。尤其是,这里可以提供的基础设施,是其他很多户外运动场地打造不起的。

在太舞,张弦语驶过的赛道,就处于两条雪道之间的桦林中。供滑雪使用的一些基础设施,也与山地自行车速降实现了共享。

另一位来自北京的车友也感受到了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便利,他说:“我们在北京周边练速降,只能自己把山地车推上去,耗时费力,或者雇辆卡车拉上去,不像这里,坐缆车几分钟就能到山顶。”

为了让独特的山地资源得到更多利用,崇礼也告别了传统的矿业经济,关闭了露天矿山,转而大力推动山地户外运动的开展。

2019年7月14日10时,北京跑友杨学文冲过了第三届崇礼168国际超级越野赛的终点。他用时41小时47分钟,跑完了总长167.1公里的赛道。

近两天两夜的持续奔跑中,跑友们需要穿越的路段各种各样,碎石的、泥土的、陡坡上的、丛林中的……“低头一顿猛爬以为到了山顶,结果眼前又是一座大山”。

但就是这项行进过程如同受虐一般的赛事,却吸引了全国4500名选手参与。

为了兼顾不同水平的选手,本次比赛分为了30.3公里、72.5公里、102.9公里、167.1公里四个组别。其中,最虐人的167.1公里组别中,有51%的选手完成了比赛。

“‘被关’(未按时到达指定站点)或退赛不丢人,敢站在起点就很了不起。”杨学文是第一次正式参赛,在受伤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比赛。他赛后在微信公号写下的这句话,引发了很多跑友的共鸣。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户外赛事正在成为推介户外生活方式的敲门砖,引领很多人从“整天瘫”到“打卡跑”,越来越多的人还选择周末到山间水岸、阡陌田园享受运动所带来的积极能量。

而崇礼的山川,伴随着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的提升,以及冬奥红利的加持,更是吸引了许多赛事落户这里,以至于整个张家口都成为一座“活力之城”。

2019年7月6日,一场名为“越山向海人车接力中国赛”的赛事在崇礼重燃战火。

这场路线长达185公里的特殊接力赛中,每个参赛团队都由5名选手和一部车辆组成——当一名选手奔跑时,其他4名选手要乘车赶往下一个接力站点等候。

同风靡全国的马拉松相比,这样的赛事,对跑者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引入中国后率先从张家口起步的这项赛事,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360支参赛队,1800名选手从起点太舞滑雪小镇出发,他们驰骋于草原天路,穿越了乡间小道,昼夜奔跑,马不停蹄地奔向位于张北的终点塞那都跑马场。

热切的市场需求之下,崇礼从2018年起将单纯的户外赛事扩展为户外运动节,不断解锁山地运动新玩法:以突破系列障碍为特征的斯巴达勇士赛、与山地自行车速降原理类同的山地卡丁车赛、赛道充满环形起伏和弯墙的泵道(PUMPTRACK)自行车赛……

而且,这样的赛事,还被逐渐传播向更广阔的区域:其中的“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今年将拓展至两岸三地,从塞外山城拓展到海南和中国台湾,从山到海、从北到南,真正实现“越山向海”。

●冰雪带来的财富

寒冬里,学生们在承德冰上训练中心练习速度滑冰。 新华社发(王立群摄)

>>热闹的冬季

2019年3月9日晚,崇礼富龙滑雪场。

伴随着又一场滑雪比赛的结束,第十八届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也落下了帷幕。

在过去的101天内,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首届京津冀冰球邀请赛等冰雪体育赛事先后展开,群众性冰雪活动以及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轮番上阵……曾经困扰当地人的冰雪,如今早已变成了一种宝贵的发展资源。

“你听说过‘白灾’吗?”一位当地干部介绍,过去,在张家口,尤其坝上地区,暴风雪来临时,人出不了门,饲养的牛羊也会被冻死,山川大地上所覆盖的厚厚积雪,就成为了一种灾难。

这种状况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然存在。而今,对恶劣天气的准确预报及提前应对,对冰雪资源的科学开发,使得“冰天雪地也成了金山银山”。

2018—2019雪季,崇礼的雪场,总共卖出了106.6万张雪票,但游客总人数却达到了286万人——这意味着当有人在雪道上激情驰骋时,也有另外一些人乐于置身崇礼银装素裹的群山,观赏高端冰雪赛事的速度与激情。

“在冰雪产业发展中,我们发现了一条规律:每张雪票背后的游客,远不止一个人。一个人来滑雪,身后总会有家人、朋友陪伴。”崇礼区委书记王彪参与了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至今的全过程,他对冰雪产业发展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已经举办了23届的冬奥会,举办城市都是在著名的度假胜地。唯独2022年这一届,举办地之一选在了一个贫困地区。王彪说,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筹办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找准定位,用冰雪旅游替代过去的矿产经济,崇礼已经走上了“建成滑雪旅游胜地”的绿色发展道路。

举办节庆活动,已经成为冰雪旅游业者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

时过一年半,聂宁宁仍然记得举办2017年酷雪音乐节举办时的那个夜晚。

“尽管那天是-20℃的低温,依然浇不灭音乐发烧友的热情。”聂宁宁介绍,“观众近万人的盛况,让小镇所有部门都高速运转。”这是中国首个冰雪主题摇滚派对,演出期间,众多一线摇滚歌手和乐队轮番登台,演出还在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多家卫视的跨年晚会上播出。

这样的盛况,何止在崇礼。

张家口地区自古即被视为苦寒之地,但如今,“冷冷清清”的冬天已经成为过去。张北冰雪嘉年华、尚义鸳鸯湖冰雪文化节、万全杏花沟冰雪狂欢节、赤城冰雪温泉嘉年华、怀来冰瀑节……上一个春节,张家口市推出了21项激情快乐的冰雪主题活动,将地方民俗与冰雪元素有机融合,打造出了一个红红火火的冰雪旅游旺季。

而崇礼本身,伴随着雪场持续扩建升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冰雪旅游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今年初,美国《纽约时报》的评选中,崇礼成为2019年52个全球值得前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装备制造的突破

2019年7月22日,宣化。

5辆重型卡车陆续驶出了宏达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的厂区,驶往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高山滑雪场。

卡车满载的,是一种安全网杆——雪道旁,每隔二三十米就会设置一座,挂上防撞网,构成滑雪场中重要的防护设施。

这种钢铁杆架,是按照中标这项工程的意大利一家公司的设计要求而生产的,每套重1.5吨。

“意大利公司通过代理商在中国委托了两家企业来生产,我们负责其中的80%。”宏达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生介绍,当天是这种产品首次向赛区供货。

但这,并不是宏达公司供应冬奥赛区的唯一产品。

2017年,延庆赛区的造雪设备采购中,宏达公司就成为最“抢手”的合作对象,世界著名造雪机制造厂商苏法格、天冰、迪马克等公司纷纷主动联系宏达公司,希望能用自产的造雪机与宏达公司生产的设备,配套参加采购招标。

宏达公司成为焦点的产品,是一种塔式造雪机旋转支架。

这种支架的发明,使造雪机由固定于一点,变成了可以在直径16米的圆形范围内移动,不仅能够解决造雪机射程范围小的弊端,使造雪范围扩大到80米,还能克服山高坡陡,造雪时机械不便在坡面移动的弱点。

“我们是在2015年4月开始研发的,没想到一下子就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张长生介绍,这一产品,不仅全面供应崇礼区域的雪场,还走出国门,进入了以制造业闻名的日本。尤其在2018年3月的招标中,和意大利天冰造雪机制造公司共同打入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

然而,张长生眼中,该公司的核心产品,则是与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脱挂索道。

“索道,是滑雪场以及一些山地景区建设中的重要交通设施。我们负责生产的脱挂索道,每小时可运送3000人次,每年可生产20多条索道。”张长生从事机械加工已有40多年,身上有着老一代工匠艺人的影子。

“中国造的冰雪装备能够登上冬奥会的舞台,我已经感到无比自豪。”张长生说,这靠的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积累。

现代冰雪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冰雪装备产业的起步更晚。但因为冬奥,这一产业逐渐上路了。

经过近两年的攻关,河钢宣化工程机械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压雪机已经下线,并在崇礼的滑雪场成功试运行。

这一产品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在压雪机领域的技术和价格垄断,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空白。

与此同时,张家口市正推动建设高新区和宣化区两个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入驻的企业包括全球造雪行业的领军企业意大利天冰、全球知名滑雪鞋类品牌Alpina、安全客运索道生产及服务商BMF、知名滑雪服饰品牌Tenson、国际滑雪及户外运动品牌Bloom、索道及雪场魔毯世界级制造商MND等多个明星冰雪企业。

坝上地区,夕阳下的雪景。 周津龙摄

>>小镇拥抱世界

2019年7月18日,崇礼。

“这是太子城高铁站,外来游客汇集的枢纽,一出站就能看到冬奥颁奖广场……”

“这是文创商街,旁边是精品民宿,这里每栋建筑的屋顶都匠心独具,就像天空飘舞的雪花,缓落于山谷,成簇成团……”

“这些凸显中国北方山地风格的建筑,每一栋都出自大师手笔,鸟巢的设计者李兴钢等十几位大师参与了小镇的设计……”

站在观景台上,遥望眼前的建设工地,听完建设方中赫太舞公司高级品牌经理于博的这些介绍之后,那位前来考察的国际奥委会颁奖仪式专家伸出大拇指,说了句不太标准的汉语:“倍儿棒!”

这就是建设中的太子城冰雪小镇。

太子城,本是崇礼一个村庄的名字。群山环绕中,村庄所处的三岔谷地,是崇礼区少有的一处宽敞所在。

2018年初,作为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太子城冰雪小镇面向社会进行投资建设单位的招标,要在这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四季度假小镇:赛时要担负起冬奥配套保障的基本功能,赛后还要探索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巧合的是,这片土地上,竟然还承载着800多年前遗留下的一笔丰厚文化遗产:一位金代皇帝,曾数次前往这里的泰和宫驻夏避暑。

历史的尘埃,掩埋了那座行宫的遗址,徒留下了关于太子的种种传说。而今,这笔遗产经考古发掘重现天日,一座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即将启动。

“让现代建筑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是太子城冰雪小镇规划设计所秉持的准绳,也是崇礼区域城镇建设的升级选择。

因为,这些如同珠链般撒落在山谷间的小镇,不仅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更承载着区域发展的明天。

2019年7月14日,崇礼太舞冰雪小镇。

夜幕降临,悦耳的音乐开始响起,法国音乐人张思安和他的乐队,用节奏和激情点燃了这座小镇。

不到现场,很难相信,大马群山深处的山野中,竟然还有这样一处童话世界般的存在。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慢慢改变,久居水泥森林之后,需要在山里找到一个休息放松的居所。当然,亲近自然的同时,也不希望抛掉城市生活的丰富和便捷。聂宁宁介绍,着眼于满足这样的需求,崇礼的冰雪小镇,要带来的不只是冬季滑雪、夏季户外的运动项目,更是一种全新的山地度假生活方式。

也许很少有人还会记得,2010年时,十几公里之外的崇礼城区,还在满街跑猪。

时光荏苒,崇礼早已日新月异。

“早些年,外地人来崇礼连个像样的酒店都找不到;现在,世界前沿品牌的酒店已经纷纷入驻。”王彪介绍,历届冬奥会的赛事保障中,酒店床位都是个世界性难题。但在崇礼,这个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崇礼的飞速发展中,人群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外出工作的年轻人在不断回归,以北京市民为主的外来人口,也开始在这里季节性定居。

2019年1月15日,早上8点,当第一缕阳光洒向雪场时,67岁的滑雪发烧友桑建中站到了雪道上。他游刃有余地穿梭“走刃”,疾驰而下,动作充满节奏感。

桑建中是2005年首次来崇礼滑雪的。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这里。2009年在这里买房定居,每年在此生活六七个月,夏天骑行、冬季滑雪,已经从一位北京市民变身为一位新崇礼人。

过去崇礼只有崇礼话这一种语言,而今雪场周边,很多村里人都能说普通话。

“现在,在崇礼被使用的语言正在越来越丰富!”牛犇就职于云顶滑雪场时,曾负责接待了国际奥委会许多前来考察的要员。

他注意到,原来要找个翻译,只能去北京,而现在的崇礼,各个语种的人才都能找到,面向不同人群的语言学校也越开越多,很多滑雪教练还考取了世界各国的教练资格证。去年6月,自己的表妹填报高考志愿,他给出了学习西班牙语的建议。

2018年12月6日,崇礼万龙滑雪场。

正在举办的冬季运动旅游论坛上,北欧冰雪大国芬兰“反客为主”,发出邀请:“希望中国人能前往美丽的芬兰,一睹冬季壮观的雪国美景,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

瑞典舍夫德市、法国尚贝里市……因为冬奥,张家口市友好城市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最新一位,就是芬兰“冬季运动之都”拉赫蒂。而崇礼也从过去的籍籍无名,成了全球冬季运动版图上一个新地标,逐步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胜地。

如果说平原是河北大地的“胸膛”,山地高原挺起燕赵“脊梁”,那么森林草原则是平原与山地的“发肤”。河北是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森林与草原,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亦是野生动物重要的生存空间。在河北,塞罕坝以其壮美重生,生动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理念。而一代又一代河北人,用日益先进的科技力量,依托矢志不渝的“愚公精神”,不仅在弥补千百年来的生态欠账,更在积极探索人类与森林草原共生共存之道,奔向绿色梦想。敬请关注《大河之北·森林草原篇》第一单元。

本报道得到了刘永刚、李国华、张慧颖等同志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采访/记者董立龙、刘嘉雄、王雪威 通讯员谷建辉、靳磊、祝培文、孙静

执笔/记者董立龙

上一篇:【壮丽70年 · 奋斗新时代——发展成就巡礼 · 昌吉篇】踏着时代的节拍前行
下一篇: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劳有所得”篇
每日更新 >
111
相关展示 >
111
书画动态 >
111
公告公示 >
111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 每日更新

【大河之北·山地高原篇⑥】冰雪奇缘

2020-03-30
 

刊首图.jpg

【阅读提示】

崇礼,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因为和冬奥会这一全球冬季体育盛事相关联而备受关注。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机缘巧合?

以奥运场馆为龙头,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在这背后,需要破解哪些地质难题?从滑雪到滑冰,从专业训练到3亿人上冰雪,冰雪运动全面普及的背后,又该把握哪些自然规律?

●崇礼的自然禀赋

崇礼万龙滑雪场,“沸腾”的雪山。 耿俊摄

>>绝佳的地形

2019年5月29日,“雪如意”亮相了。

当天的央视新闻中,北京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效果图出现在画面上。从外观上看,它就如同一件巨大的玉如意,被斜置在山坡之上。

这就是中国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跳台滑雪场地,人们形象地称其为“雪如意”。

“这处选址,就像是崇礼送给跳台滑雪的一个礼物。”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设计总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利介绍,当初选址时,在古杨树村北找到的这个山谷,自然落差130多米,正适合用作赛道。它两边耸起的山脊,还恰好能把跳台滑雪项目最怕的风给挡住。

北京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多在崇礼举办。“雪如意”所在的古杨树组团,还建有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而向北数公里外的云顶滑雪公园,则是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的赛场。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一跃成为冬奥会诸多雪上项目比赛的举办地,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崇礼?

专家眼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因素就在于,崇礼所处的区位赋予了其丰富的山形地貌。

崇礼位于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阴山和燕山山脉交会处,境内80%为山地,全域海拔居于814—2174米之间,地势起伏连绵,坡度陡缓适中。多方专家评估认定,这里适宜开展滑雪旅游的可利用面积600多平方公里。

如此绝佳的地形,当然要配上巧妙的设计。

张利团队紧扣跳台滑雪赛道剖面的曲线特征,在流线型赛道的顶端增加了一个中部镂空的圆形建筑,把整个场地打造成了传统饰物——如意的形状。这既能满足比赛的要求,又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还增加了一个在顶部观赛的独特视角。

这样的设计,也使“雪如意”,成为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在坡度达到37度的狭小谷地间组织施工,光物料运输,都非常困难。

“你看,这两座蓝色动力塔吊,为的就是能吊起重型构件;这五座几十米高的黄色钢架,是用作临时支撑的,因为顶部跨度79米的圆形钢结构建筑有近半是悬挑出来的。”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项目部工程技术负责人林博闻介绍,他们已经创造性地采取了很多办法,来解决施工难题。

迎难而上,不断进取,恰好是对冰雪运动精神的深层折射,更是对崇礼滑雪拓荒历程的忠实写照。

将时光倒回23年前的那个冬日,第一位到崇礼建设滑雪场的北京投资者郭敬,面对的困扰更是数不胜数:没有造雪设施,没有接待用房,没有索道,甚至通往外界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

郭敬没有退却,因为他的好友、中国第一位全国滑雪冠军单兆鉴告诉他,这里的山形地貌、气候条件、天然降雪状况等,“都十分适合搞滑雪”。

十多年后,这个对崇礼发展冰雪运动优势条件的初步判断,以更加系统的方式写进了申办冬奥会的报告中——崇礼丰富山形地貌所造成的独特“小气候”,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逐步明了:“冬季降雪早,存雪期长;积雪厚,降水量大;温度、风速适宜;空气质量优良……”

正是这些,留住了郭敬。

1997年初,崇礼第一家滑雪场——塞北滑雪场正式开业。由此开始,崇礼优越的自然条件,像“磁场”一样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投资者。

2003年,好利来集团创始人罗力选择在红花梁北坡开建万龙滑雪场;2005年,一家意大利公司开始在喜鹊梁建设国内首家外资滑雪场;2008年,马来西亚卓越集团则选择红花梁南坡,建设了密苑云顶乐园……

崇礼的山,成为这些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要素之一。因为,滑雪场建设,在山地的坡向、坡度、垂直落差、空间体量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就全国的资源来看,崇礼的山不是最高,雪不是最大,但是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考量,崇礼在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市场、周边交通方式上表现出来的综合优势,决定让太舞滑雪小镇选择落户这里。”太舞集团董事长齐宏,是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的博士。他发现,过去,历届冬奥会的举办地都集中在北纬41度附近,而崇礼也恰好位于这一“黄金滑雪地带”上。

而今,“黄金滑雪地带”的经济价值尽显,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崇礼已经涌现出了一个高端滑雪场集群,万龙、太舞、云顶、富龙等四家滑雪场,全部入选“2018年全国滑雪场十强”。

2滑雪场分布图.jpg

崇礼滑雪场分布示意图

>>冬季降水中心

“2018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这不是改编的歌词,而是大自然创造的事实。

2018年9月28日,正当华北平原上的人们计划“十一”出行度假的时候,崇礼下雪了。飘飘洒洒的雪花,落在红叶上,落在尚未衰败的野花上,落在那一条条雪道上。

这场雪,用无声的姿态,向世界昭示:崇礼多雪。

迄今为止,前23届冬奥会的举办地,都是海洋性气候。而2022年冬奥会,却首次选在了一个以大陆性气候为显著特征的地区。很多国外专家曾疑虑:北京申办冬奥会,雪从何来?

答案并不复杂,就隐藏在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这片山地间。

气象数据显示,崇礼每年从10月初开始降雪,存雪期长达150天;全域年均降水量为465.2毫米,其中冬奥赛区则在650毫米以上;积雪深度甚至会超过1米。

“严格来说,崇礼属于冀西北地区的冬季降水中心,其降水量是张家口市全域最大的。”张家口市气象台台长郭宏介绍,独特的地形,决定了崇礼拥有充裕的冰雪资源。

摊开地形图可以发现,阴山余脉大马群山向西南伸出的座座山梁,将崇礼的版图分隔成了三条大沟。不过,与全省的地貌版图相反,崇礼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这就意味着冬季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进入崇礼后,会不断遭遇山势阻挡,气流遇到山谷会加速下沉,遇到山坡会减速爬升。”郭宏从山地气象学的角度阐释了崇礼多雪的背后因素,他说:“气流在不断下沉、爬升的波状起伏中,历经多次减速之后,最终冷空气在崇礼东南部区域滞留,并与来自东南方向的水汽汇合,从而形成了多发性的降水。”

也恰是这样的因素,让崇礼东南部区域一进冬季,就成为了“雪国”。

当初郭敬在崇礼首建塞北滑雪场,使用的正是天然雪。

那时候,他在喜鹊梁北坡开辟出了一条山道,请单兆鉴作指导,以三五角钱一袋的价格雇农民背雪上山,再用铁锹把松散的积雪拍实,生生靠天然雪铺成了一条300米长的雪道。

但后来的滑雪场,投资动辄数以亿计,就不能再靠天吃饭了,纷纷用天然雪打基础、用人工雪作补充。

2018年10月25日晚,密苑云顶乐园。

按下按钮,“曼陀罗”雪道旁的几十台雪炮同时启动。轰鸣声中,它们喷云吐雾,将雪道、山岭以及树木全部融进一幅水墨画之中。

就在这种“渲染”中,来自大自然的水,完成了生命形态的嬗变。

它们通过地下管道进入雪炮,经过空压机的加压、雾化,从炮口的喷嘴喷射而出。雪炮后部的风扇,则接力将其吹向空中。迎面而来的低于-5℃的低温,使这些微小的水滴迅速凝结为冰晶,飘落向大地。

“为了能准时开板,云顶的30多条雪道,40万平方米的雪场,主要靠人工造雪。”密苑云顶乐园公共关系部总监赵琼介绍,相比之下,人工雪更利于标准化雪道的铺设。

在云顶,一条雪道,从山脚到山腰,再到山顶,雪的厚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5厘米,弯道处还会有进一步的细化标准。这样做,就是为了顺应坡度需要,让雪道滑行更顺畅,并防止危险发生。

“45厘米的雪道,并非把雪堆到45厘米厚就可以了,而是要像修路一样,用压雪车压上几十遍之后,把雪夯实,让雪变硬。”赵琼透露,他们有时还需要用大针管,向雪道中适当部位注水,使雪道产生临界于雪与冰之间的小冰碴。

这一来自国外专业人士的经验,已被多次世界级赛事所检验:既能保证选手在比赛中出速度,也能保证电视转播中画面效果更好看。

北京冬奥会时,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两个大项20个小项的比赛,已确定在密苑云顶乐园举办。而今,专门开辟出的云顶滑雪公园内,由原有雪道改造的六条专业赛道,工程已近尾声。

“本着绿色办奥的理念,我们正着手从可持续的角度做好各方面准备。”赵琼介绍,其中围绕造雪的水源,就有多重保障:

雪道上预设的一条条混凝土管沟,把春季融化的雪水,引入云顶酒店底下那座容量90万立方米的空间进行存储,以便冬季循环利用;雪场间的一条山谷,自上而下建设了三座塘坝,可集纳30万立方米的山泉水;而自60公里外的云州水库铺设过来的引水管道,也在此设置了出口……

不止云顶,整个崇礼都在行动。

2018年,这里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效果最好的造林工程,新增造林41.97万亩。同时,还持续关闭退出露天矿山,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

伴随生态好转和调查的精细化,崇礼2018年的新版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显示,全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达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6倍。

张家口市崇礼区云顶滑雪场。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离北京越来越近

2019年7月8日,延崇高速砖楼特大桥建设现场。

一座座混凝土桥墩之上,那些钢铁构件正在距地面近百米的空中,一点点地向两端“生长”。

中铁大桥局延崇高速钢桥3标段的项目副经理陈程介绍,未来人们驾车只需几分钟,就能跨过这两道总宽度1000多米的山谷。

延崇高速和兴延高速连接而成的京礼高速,正在拉近着崇礼和北京的距离。

通过这条高速,从崇礼太子城区域到线路终点北京西北六环的距离仅为120多公里——同目前现有的240公里的线路相比,整整缩短了一半。

崇礼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建设滑雪场,除了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之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区位上毗邻北京。

“国际上知名的滑雪胜地,都要依托一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大城市。”赵琼介绍,雪场投运的2012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8000美金,并成为了全国滑雪文化渗透率最高的一个城市,与这样一个拥有庞大消费群体的大城市毗邻,使崇礼滑雪的长远发展多了有力的支撑。

然而,建设一条更加便捷的滑雪之路,北京的雪友们已经盼了很多年。他们还记得,去崇礼滑雪的路,曾经显得那么漫长:有人中午从北京出发,夜深了才能抵达雪场;有人看着山沟里的窄窄水泥路,以为走错了地方……

为了使京张之间形成快速通道,近几年两地间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工程。

京礼高速将为自驾游客提供最便捷的通道;京张高铁及崇礼铁路的建设,则会为崇礼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张家口宁远机场的改扩建,也为更远途游客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然而,将滑雪之路距离不断拉近的背后,建设者却要对京张两地之间山峦叠嶂所带来的重重险阻不断克服。

位于宣化和崇礼交界处的崇礼铁路正盘台隧道,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

“我干了14年隧道施工,也没遇到过这么难的!”中铁隧道局项目部副经理黄伟说,他们在这里遭遇的,是2亿年前形成的火山岩——漫长的地质构造过程中,这些岩石被反复挤压、风化、侵蚀、水溶,已变得极其破碎,施工难度极大,风险极高。

然而,相比于复杂的地质,突涌水则是更大的“拦路虎”。

其中一个斜井的涌水,每小时达7800立方米,一个多小时就淹没了300多米正洞和400多米斜井。由于涌水,隧道正洞10个工作面中6个被迫停工。

用大马力水泵持续抽水、用混凝土封堵涌水岩层、从两侧开辟支洞绕开富水带继续施工……建设者想尽一切办法来应对。

全长12.974公里的这条隧道,占崇礼铁路全长的近1/4,未来高铁通过这里时只需3分钟。建设者却为此鏖战了26个月,工作面最多时达到38个,施工人员超过3000人。

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艰难险阻面前,给建设者们带来考验,也在激发着他们拿出前所未有的智慧。

2019年7月31日,延崇高速金家庄特长螺旋隧道全长4104米的右洞只剩下了最后40米,而全长4228米的左洞也将很快贯通。

在赤城和崇礼交界的这处山体中,延崇高速用4公里多长的线路,构造了一个半径为860米的螺旋。

“采用螺旋布线的方式开凿隧道,能够完美地解决线路爬升问题,缓解了坡度的陡峭,避免了直上直下可能带来的隐患,还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四川路桥集团延崇高速主体10标段项目部副经理文展介绍。

原来,延崇高速一路向北,海拔也在一路攀升。怀来盆地的海拔只有500多米,而太子城区域海拔已经攀升到1500米。具体到金家庄特长螺旋隧道这个节点,从入口到出口,海拔需要提升80多米。

采用特长螺旋隧道的解决方案,彰显了中国建设者的智慧。2018年4月,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派来的专家现场考察之后,正式认证这条隧道为“在建世界最长高速公路螺旋隧道”。

2019年6月12日,北京。

北京北站外,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进口,几十个镜头对准了黄色铺轨机牵引的那组钢轨。

这是整条京张高铁即将铺设的最后一组钢轨。

上午10时许,这组钢轨在接轨点精准落位,京张高铁全线铺轨完成。

至此,距京张高铁开通运行又近了一步。

按照计划,新雪季到来后,人们就可以乘坐高铁前往崇礼的冰雪世界,开启一趟轻盈的冰雪之旅——行程将不超过50分钟。

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京张之间的地缘优势,终于变成了交通优势。它不仅可以使北京有更多的人群走进崇礼,还会通过更大的路网,辐射及整个京津冀区域,甚至更远的河南、山东等地;不仅会吸引高收入群体,也会让更多的普通阶层有机会走上冰雪。

●体验运动与激情

冰雪之上,精彩不断上演。 潘卫民摄

>>精细化气象保障

滑雪很难吗?

央视英语频道主持人郑峻峰在《滑雪在中国》一书中曾讲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

当他第一次站到雪道的坡顶时,刚想问下怎么滑,结果冷不丁被人在背后狠狠推了一把,从坡上冲了下去——事后才知道,是同行的朋友在恶作剧,想看他摔个“狗啃雪”。

慌乱中,郑峻峰把两腿撑开,把脚下的双板撇成八字形,结果,未到坡底之前就稳稳地停了下来,

“一种喜悦油然而生,我居然能停下来!”郑峻峰后来回忆道,“原来滑雪没有那么可怕,还挺好玩的。”

滑雪本是一项极限运动,为什么有人能无师自“通”?

“山地滑雪,实际上是一项依靠重力进行的体育项目。”郝世花滑雪学校校长郝世花介绍,当滑雪者处在山坡上,虽然有地面阻挡,不至于垂直下落,但仍有一部分重力能够推着他向山下运动。

这就是滑雪运动背后的原理,山地的高差赋予了人们向下滑降的动能。

如同一个被放到山坡顶部的球,在重力作用下总会向坡底自然滚落。这一自然滚落的路线,在滑雪课程中,被命名为“滚落线”——专业教练总会提到这个词汇,因为滑雪运动,需要的就是找准这条线,在其两侧做摆动滑行。

滑雪,是一项容易让人上瘾的运动。

很多人刚开始学会滑雪的前几年,都有过狂热到可以不吃不喝滑一天的经历。

一位雪友描述,一进入雪季,每天想的说的干的,都和滑雪有关;即便是-30℃泼水成冰、顶着八九级大风还照样滑得倍儿开心……出了雪季,就一天一天数着,盼望下一个雪季的到来,实在忍不住了,就到处寻觅四季滑雪场,滑两圈解解馋。

“在雪上,特别是在松软的粉状雪上的漂浮感,下降过程中的失重感和高速滑行的刺激感,都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妙不可言的感受。”作为滑雪运动的一位资深爱好者和研究者,郑峻峰说。

滑雪的分类有很多。其中,和大众滑雪的自由飞翔不同,竞技滑雪,尤其是滑雪赛事,对于气候条件有着特殊的要求。

“气温低于-20℃,就不适合进行比赛了;而大风则是影响跳台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的重要因素。”张家口市气象局业务科技处处长樊武介绍,低温、大风、降雪、低能见度、过强的太阳辐照度等不利气象因素,都可能影响运动员发挥。

2018年初的平昌冬奥会上,就曾有17项比赛因天气原因进行了调整。显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级滑雪赛事还需要“看天吃饭”。

“北京冬奥会举办时,我们需要提供更为精细、准确的气象观测、预报信息。”樊武介绍,截至2018年底,张家口赛区已基本建成了精细化的三维立体观测网。

他说,以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赛场区域为例,已经在5个关键地点建立了气象站,正在对空气的温湿度、雪面温度、风向、风速、能见度等15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如此精细化的气象保障之下,越来越多的国际滑雪赛事选择在崇礼举办。光2017—2018雪季,当地就成功承办了13项国际雪联顶级滑雪赛事。

2019年2月24日下午,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平行项目世界杯崇礼站赛场。

冲过终点的中国选手宫乃莹疑惑地大声朝观众席呼喊:“我赢了吗?”

就在刚刚结束的平行回转项目决赛中,她以0.35秒的优势战胜了瑞士选手佐格,取得了中国在单板滑雪平行回转世界杯上的首枚金牌。

比赛中,宫乃莹和对手一路紧咬,胜负直到最后三个旗门才见分晓。很多人可能并不知晓,宫乃莹脚下的赛道,在这个赛季之前刚完成不久,同时也将是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与单板滑雪比赛的共用场地。

崇礼一家滑雪场内,压雪机正在工作。 刘禹平摄

>>3亿人上冰雪

2018年12月22日,沽源青年湖。

时隔24年后,巩俊林又一次站到了冰面上。当天启动的2018年张家口市速度滑冰积分赛,让这位曾经的速滑专业运动员,有了再试身手的机会。

蓝天的映衬下,湖上的冰面格外洁净。这片广阔的冰面,巩俊林曾经非常熟悉,从9岁到18岁的每个冬季,她都是在这片冰面上度过的——她9岁时被招入张北县体校,10岁进入省队,练习的项目正是速度滑冰。

那时,河北的冰雪运动主要集中于张家口,以张家口业余体校速滑队为班底成立了河北省速滑队,驻训地点就在这片湖面。

这支队伍,培养出了冰雪运动健将7人,国家一级运动员28人,还代表河北参加了第三至第七届全国冬运会。

转眼间,巩俊林告别冰面已经20多年了——因为种种因素,1995年省速滑队解散,河北也一度有26年告别了全国冬运会。但退役后,巩俊林每次见到冰,心里都痒痒,就像个孩子似的,总要上去踩几脚。

从沽源的青年湖到张北的东洋河,再到尚义的鸳鸯湖、康保的康巴淖尔……坝上湖淖众多,在寒冷气候下形成的一块块冰面,曾经让无数的孩子从中找到了快乐,成为孩子们嬉戏的乐园。

然而,并非所有的地方,都具备开展冰雪运动的天然条件。

这种差异,甚至在保定、石家庄这两座距离100多公里的城市之间也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保定的高校多开设有滑冰课,而石家庄的大学生,只能望而兴叹。

在两座城市之间,实际上横亘着一条等温线:这条线,从定州一直向东延伸至黄骅,以其为界,南北两侧的气温有着较大差异。每年1月,北侧区域的平均气温会下降到-4℃以下,而南侧则要高上2℃。

“相比之下,我是幸运的,不仅出生于坝上高原,而且从小就受到了专业训练。”即便多年不再进行专业练习,42岁的巩俊林仍旧在本次积分赛康保站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任职于张家口市体育总会的她,组织和带动了一批人走上冰雪。

20多年之后,当又一代孩童起步向冰雪寻找乐趣时,他们面前的冰雪世界已经更加多元,冰雪设施也更加完善。

2018年12月7日,崇礼多乐美地滑雪场。

崇礼区西湾子小学一年级学生郑伊繁,第一次站到了雪道上。7岁的她穿上厚厚的滑雪服,趟着两条长长的雪板,在教练指导下,动作有模有样。

在雪道上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滑行之后,郑伊繁带着满脸的惊喜,扑进带队老师的怀里:“老师,我能滑了!”

雪道上,她的小伙伴们,每一张小脸上,都同样绽放着笑容。

“我们已经将滑雪课程从城区学校推广到所有乡镇,让所有中小学生都有机会走上冰雪。”带队的崇礼区教育局工作人员高世爱说。

3亿人上冰雪,正在这样的努力中逐步实现。没人敢说这些孩子们当中会走出几个世界冠军,但我们敢肯定,爱上冰雪运动,他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健康、更快乐。

“站在新的起点上发展冰雪运动,首先要解决培训行业体系不完善、等级鉴定标准不统一、认证体系标准不高、师资配备参差不齐等问题。”张家口市体育局副局长甄桂峰介绍,该市87家机构于日前成立了雪上运动培训联盟,为的就是要让冰雪运动发展得更加规范。此外,联盟今年的具体工作计划之一,还要带动全市40万青少年上冰雪。

>>户外运动新玩法

2019年7月18日,太舞滑雪小镇。

500多米的海拔落差、超过30度的坡度、20多处拐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张弦语,紧握住山地车把,从这条2.1公里长的赛道顶端一头冲了下去。

“这条赛道感觉真棒!”一阵风驰电掣之后,这位即将升入高三的中学生,稳稳地将车停在赛道终点。他说,自己原来的练习场地,只是城市周边的山里,根本没法和这里比。

这就是山地自行车速降,一种悄然兴起的山地运动新玩法。

冰雪是崇礼的优势,但没有冰雪的另外三季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考验着当地的每一家雪场。

“太舞是国内首个四季全运营的滑雪小镇,我们发现了以自行车为代表的夏季户外运动和滑雪产业之间的联系。”太舞集团市场中心总经理聂宁宁说,冬季热爱滑雪的雪友和夏季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有着高度的重合性。

于是,滑雪场优美的环境、丰富的地形,作为资源得到了再利用。尤其是,这里可以提供的基础设施,是其他很多户外运动场地打造不起的。

在太舞,张弦语驶过的赛道,就处于两条雪道之间的桦林中。供滑雪使用的一些基础设施,也与山地自行车速降实现了共享。

另一位来自北京的车友也感受到了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便利,他说:“我们在北京周边练速降,只能自己把山地车推上去,耗时费力,或者雇辆卡车拉上去,不像这里,坐缆车几分钟就能到山顶。”

为了让独特的山地资源得到更多利用,崇礼也告别了传统的矿业经济,关闭了露天矿山,转而大力推动山地户外运动的开展。

2019年7月14日10时,北京跑友杨学文冲过了第三届崇礼168国际超级越野赛的终点。他用时41小时47分钟,跑完了总长167.1公里的赛道。

近两天两夜的持续奔跑中,跑友们需要穿越的路段各种各样,碎石的、泥土的、陡坡上的、丛林中的……“低头一顿猛爬以为到了山顶,结果眼前又是一座大山”。

但就是这项行进过程如同受虐一般的赛事,却吸引了全国4500名选手参与。

为了兼顾不同水平的选手,本次比赛分为了30.3公里、72.5公里、102.9公里、167.1公里四个组别。其中,最虐人的167.1公里组别中,有51%的选手完成了比赛。

“‘被关’(未按时到达指定站点)或退赛不丢人,敢站在起点就很了不起。”杨学文是第一次正式参赛,在受伤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比赛。他赛后在微信公号写下的这句话,引发了很多跑友的共鸣。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户外赛事正在成为推介户外生活方式的敲门砖,引领很多人从“整天瘫”到“打卡跑”,越来越多的人还选择周末到山间水岸、阡陌田园享受运动所带来的积极能量。

而崇礼的山川,伴随着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的提升,以及冬奥红利的加持,更是吸引了许多赛事落户这里,以至于整个张家口都成为一座“活力之城”。

2019年7月6日,一场名为“越山向海人车接力中国赛”的赛事在崇礼重燃战火。

这场路线长达185公里的特殊接力赛中,每个参赛团队都由5名选手和一部车辆组成——当一名选手奔跑时,其他4名选手要乘车赶往下一个接力站点等候。

同风靡全国的马拉松相比,这样的赛事,对跑者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引入中国后率先从张家口起步的这项赛事,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360支参赛队,1800名选手从起点太舞滑雪小镇出发,他们驰骋于草原天路,穿越了乡间小道,昼夜奔跑,马不停蹄地奔向位于张北的终点塞那都跑马场。

热切的市场需求之下,崇礼从2018年起将单纯的户外赛事扩展为户外运动节,不断解锁山地运动新玩法:以突破系列障碍为特征的斯巴达勇士赛、与山地自行车速降原理类同的山地卡丁车赛、赛道充满环形起伏和弯墙的泵道(PUMPTRACK)自行车赛……

而且,这样的赛事,还被逐渐传播向更广阔的区域:其中的“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今年将拓展至两岸三地,从塞外山城拓展到海南和中国台湾,从山到海、从北到南,真正实现“越山向海”。

●冰雪带来的财富

寒冬里,学生们在承德冰上训练中心练习速度滑冰。 新华社发(王立群摄)

>>热闹的冬季

2019年3月9日晚,崇礼富龙滑雪场。

伴随着又一场滑雪比赛的结束,第十八届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也落下了帷幕。

在过去的101天内,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首届京津冀冰球邀请赛等冰雪体育赛事先后展开,群众性冰雪活动以及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轮番上阵……曾经困扰当地人的冰雪,如今早已变成了一种宝贵的发展资源。

“你听说过‘白灾’吗?”一位当地干部介绍,过去,在张家口,尤其坝上地区,暴风雪来临时,人出不了门,饲养的牛羊也会被冻死,山川大地上所覆盖的厚厚积雪,就成为了一种灾难。

这种状况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然存在。而今,对恶劣天气的准确预报及提前应对,对冰雪资源的科学开发,使得“冰天雪地也成了金山银山”。

2018—2019雪季,崇礼的雪场,总共卖出了106.6万张雪票,但游客总人数却达到了286万人——这意味着当有人在雪道上激情驰骋时,也有另外一些人乐于置身崇礼银装素裹的群山,观赏高端冰雪赛事的速度与激情。

“在冰雪产业发展中,我们发现了一条规律:每张雪票背后的游客,远不止一个人。一个人来滑雪,身后总会有家人、朋友陪伴。”崇礼区委书记王彪参与了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至今的全过程,他对冰雪产业发展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已经举办了23届的冬奥会,举办城市都是在著名的度假胜地。唯独2022年这一届,举办地之一选在了一个贫困地区。王彪说,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筹办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找准定位,用冰雪旅游替代过去的矿产经济,崇礼已经走上了“建成滑雪旅游胜地”的绿色发展道路。

举办节庆活动,已经成为冰雪旅游业者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

时过一年半,聂宁宁仍然记得举办2017年酷雪音乐节举办时的那个夜晚。

“尽管那天是-20℃的低温,依然浇不灭音乐发烧友的热情。”聂宁宁介绍,“观众近万人的盛况,让小镇所有部门都高速运转。”这是中国首个冰雪主题摇滚派对,演出期间,众多一线摇滚歌手和乐队轮番登台,演出还在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多家卫视的跨年晚会上播出。

这样的盛况,何止在崇礼。

张家口地区自古即被视为苦寒之地,但如今,“冷冷清清”的冬天已经成为过去。张北冰雪嘉年华、尚义鸳鸯湖冰雪文化节、万全杏花沟冰雪狂欢节、赤城冰雪温泉嘉年华、怀来冰瀑节……上一个春节,张家口市推出了21项激情快乐的冰雪主题活动,将地方民俗与冰雪元素有机融合,打造出了一个红红火火的冰雪旅游旺季。

而崇礼本身,伴随着雪场持续扩建升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冰雪旅游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今年初,美国《纽约时报》的评选中,崇礼成为2019年52个全球值得前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装备制造的突破

2019年7月22日,宣化。

5辆重型卡车陆续驶出了宏达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的厂区,驶往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高山滑雪场。

卡车满载的,是一种安全网杆——雪道旁,每隔二三十米就会设置一座,挂上防撞网,构成滑雪场中重要的防护设施。

这种钢铁杆架,是按照中标这项工程的意大利一家公司的设计要求而生产的,每套重1.5吨。

“意大利公司通过代理商在中国委托了两家企业来生产,我们负责其中的80%。”宏达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生介绍,当天是这种产品首次向赛区供货。

但这,并不是宏达公司供应冬奥赛区的唯一产品。

2017年,延庆赛区的造雪设备采购中,宏达公司就成为最“抢手”的合作对象,世界著名造雪机制造厂商苏法格、天冰、迪马克等公司纷纷主动联系宏达公司,希望能用自产的造雪机与宏达公司生产的设备,配套参加采购招标。

宏达公司成为焦点的产品,是一种塔式造雪机旋转支架。

这种支架的发明,使造雪机由固定于一点,变成了可以在直径16米的圆形范围内移动,不仅能够解决造雪机射程范围小的弊端,使造雪范围扩大到80米,还能克服山高坡陡,造雪时机械不便在坡面移动的弱点。

“我们是在2015年4月开始研发的,没想到一下子就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张长生介绍,这一产品,不仅全面供应崇礼区域的雪场,还走出国门,进入了以制造业闻名的日本。尤其在2018年3月的招标中,和意大利天冰造雪机制造公司共同打入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

然而,张长生眼中,该公司的核心产品,则是与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脱挂索道。

“索道,是滑雪场以及一些山地景区建设中的重要交通设施。我们负责生产的脱挂索道,每小时可运送3000人次,每年可生产20多条索道。”张长生从事机械加工已有40多年,身上有着老一代工匠艺人的影子。

“中国造的冰雪装备能够登上冬奥会的舞台,我已经感到无比自豪。”张长生说,这靠的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积累。

现代冰雪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冰雪装备产业的起步更晚。但因为冬奥,这一产业逐渐上路了。

经过近两年的攻关,河钢宣化工程机械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压雪机已经下线,并在崇礼的滑雪场成功试运行。

这一产品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在压雪机领域的技术和价格垄断,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空白。

与此同时,张家口市正推动建设高新区和宣化区两个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入驻的企业包括全球造雪行业的领军企业意大利天冰、全球知名滑雪鞋类品牌Alpina、安全客运索道生产及服务商BMF、知名滑雪服饰品牌Tenson、国际滑雪及户外运动品牌Bloom、索道及雪场魔毯世界级制造商MND等多个明星冰雪企业。

坝上地区,夕阳下的雪景。 周津龙摄

>>小镇拥抱世界

2019年7月18日,崇礼。

“这是太子城高铁站,外来游客汇集的枢纽,一出站就能看到冬奥颁奖广场……”

“这是文创商街,旁边是精品民宿,这里每栋建筑的屋顶都匠心独具,就像天空飘舞的雪花,缓落于山谷,成簇成团……”

“这些凸显中国北方山地风格的建筑,每一栋都出自大师手笔,鸟巢的设计者李兴钢等十几位大师参与了小镇的设计……”

站在观景台上,遥望眼前的建设工地,听完建设方中赫太舞公司高级品牌经理于博的这些介绍之后,那位前来考察的国际奥委会颁奖仪式专家伸出大拇指,说了句不太标准的汉语:“倍儿棒!”

这就是建设中的太子城冰雪小镇。

太子城,本是崇礼一个村庄的名字。群山环绕中,村庄所处的三岔谷地,是崇礼区少有的一处宽敞所在。

2018年初,作为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太子城冰雪小镇面向社会进行投资建设单位的招标,要在这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四季度假小镇:赛时要担负起冬奥配套保障的基本功能,赛后还要探索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巧合的是,这片土地上,竟然还承载着800多年前遗留下的一笔丰厚文化遗产:一位金代皇帝,曾数次前往这里的泰和宫驻夏避暑。

历史的尘埃,掩埋了那座行宫的遗址,徒留下了关于太子的种种传说。而今,这笔遗产经考古发掘重现天日,一座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即将启动。

“让现代建筑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是太子城冰雪小镇规划设计所秉持的准绳,也是崇礼区域城镇建设的升级选择。

因为,这些如同珠链般撒落在山谷间的小镇,不仅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更承载着区域发展的明天。

2019年7月14日,崇礼太舞冰雪小镇。

夜幕降临,悦耳的音乐开始响起,法国音乐人张思安和他的乐队,用节奏和激情点燃了这座小镇。

不到现场,很难相信,大马群山深处的山野中,竟然还有这样一处童话世界般的存在。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慢慢改变,久居水泥森林之后,需要在山里找到一个休息放松的居所。当然,亲近自然的同时,也不希望抛掉城市生活的丰富和便捷。聂宁宁介绍,着眼于满足这样的需求,崇礼的冰雪小镇,要带来的不只是冬季滑雪、夏季户外的运动项目,更是一种全新的山地度假生活方式。

也许很少有人还会记得,2010年时,十几公里之外的崇礼城区,还在满街跑猪。

时光荏苒,崇礼早已日新月异。

“早些年,外地人来崇礼连个像样的酒店都找不到;现在,世界前沿品牌的酒店已经纷纷入驻。”王彪介绍,历届冬奥会的赛事保障中,酒店床位都是个世界性难题。但在崇礼,这个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崇礼的飞速发展中,人群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外出工作的年轻人在不断回归,以北京市民为主的外来人口,也开始在这里季节性定居。

2019年1月15日,早上8点,当第一缕阳光洒向雪场时,67岁的滑雪发烧友桑建中站到了雪道上。他游刃有余地穿梭“走刃”,疾驰而下,动作充满节奏感。

桑建中是2005年首次来崇礼滑雪的。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这里。2009年在这里买房定居,每年在此生活六七个月,夏天骑行、冬季滑雪,已经从一位北京市民变身为一位新崇礼人。

过去崇礼只有崇礼话这一种语言,而今雪场周边,很多村里人都能说普通话。

“现在,在崇礼被使用的语言正在越来越丰富!”牛犇就职于云顶滑雪场时,曾负责接待了国际奥委会许多前来考察的要员。

他注意到,原来要找个翻译,只能去北京,而现在的崇礼,各个语种的人才都能找到,面向不同人群的语言学校也越开越多,很多滑雪教练还考取了世界各国的教练资格证。去年6月,自己的表妹填报高考志愿,他给出了学习西班牙语的建议。

2018年12月6日,崇礼万龙滑雪场。

正在举办的冬季运动旅游论坛上,北欧冰雪大国芬兰“反客为主”,发出邀请:“希望中国人能前往美丽的芬兰,一睹冬季壮观的雪国美景,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

瑞典舍夫德市、法国尚贝里市……因为冬奥,张家口市友好城市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最新一位,就是芬兰“冬季运动之都”拉赫蒂。而崇礼也从过去的籍籍无名,成了全球冬季运动版图上一个新地标,逐步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胜地。

如果说平原是河北大地的“胸膛”,山地高原挺起燕赵“脊梁”,那么森林草原则是平原与山地的“发肤”。河北是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森林与草原,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亦是野生动物重要的生存空间。在河北,塞罕坝以其壮美重生,生动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理念。而一代又一代河北人,用日益先进的科技力量,依托矢志不渝的“愚公精神”,不仅在弥补千百年来的生态欠账,更在积极探索人类与森林草原共生共存之道,奔向绿色梦想。敬请关注《大河之北·森林草原篇》第一单元。

本报道得到了刘永刚、李国华、张慧颖等同志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采访/记者董立龙、刘嘉雄、王雪威 通讯员谷建辉、靳磊、祝培文、孙静

执笔/记者董立龙

上一篇:【壮丽70年 · 奋斗新时代——发展成就巡礼 · 昌吉篇】踏着时代的节拍前行
下一篇: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劳有所得”篇
友情链接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友情链接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311-86676562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

中浩第一商务北楼22层

邮编:050000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