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榜书介绍 新闻中心 名家介绍 精品长廊 各地名家 大赛作品展 创作园地 联系我们
主页 >新闻中心 > 相关展示
新闻中心
每日更新 >
相关展示 >
书画动态 >
公告公示 >
热点新闻 更多>>
丈二巨幅榜书“中国... 2020-03-30
雨石:书法是修身之... 2020-03-30
书法收藏不能不知的... 2020-03-30
企业家江阴办书法展... 2020-03-30
桂林百名老年书画家...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中国梦 燕赵情——... 2020-03-30
红色主题书法展 2020-03-30
“我的书法梦—于恩...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探寻千年丝路“边塞往事”

2020-09-23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探寻千年丝路“边塞往事”

  在从事文博专业工作36年的朱群工作室里,悬挂并收藏着数不清的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而最令他如痴如醉的还是“时不时就会拖着大尾巴”的敦煌汉简书体。 冯志军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2日电 (冯志军 高莹 闫姣)30多年前,因参与发现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大漠戈壁“深闺”中的悬泉置遗址,现场出土大量珍贵的简牍,令现任敦煌市文化馆美术室主任、敦煌市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朱群魂牵梦绕了很多年。而此后,当时出土简牍上的汉简书体,成为他研究、传承和弘扬的事业。

图为朱群和他的敦煌汉简书体。 高莹 摄

图为朱群和他的敦煌汉简书体。 高莹 摄

  在从事文博专业工作36年的朱群工作室里,悬挂并收藏着数不清的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而最令他如痴如醉的还是“时不时就会拖着大尾巴”的敦煌汉简书体。刚劲有力、一气呵成的笔锋所至之处,似乎就会出现一幅千年前驻守边疆的军民传递军情、遥寄思念的生动场景在徐徐展开。

  “汉简书体的研究仅仅几十年时间,但在敦煌发展还是比较好的,一些大型场所的牌匾即用这个字体所写。”朱群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汉简书体随历史发展已经消失了,这个字体比隶书早、比篆书迟,中间空白了约200年左右的时间,后由于悬泉置考古发现才把这个定为汉简书体。

图为藏于敦煌博物馆内的汉代简牍。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藏于敦煌博物馆内的汉代简牍。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汉简书体是千年前镇守边关的将士家里的书信所用字体,或者是战事紧急的时候,写下战报发往最高指挥官这里。隶书写起来很慢,为了写得快,汉简书体开始逐渐流行。”朱群表示,内地因为空气潮湿,可能保存不下来汉简书体的实物,但敦煌非常干燥,有利于这些东西的保存。

  1987年开展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朱群所在的敦煌文物普查队,在敦煌远郊的悬泉附近普查时发现了悬泉遗址,并且出土了悬泉置简牍一枚(现在该简牍存放在敦煌博物馆),自幼练习书法的他被敦煌简牍深深吸引,他想要把敦煌简牍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从此开始苦练敦煌汉简书体。

  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唯一汉代驿置机关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出土文物丰富,特别是悬泉简牍数量达3万多枚,相当一部分还有明确的纪年,对研究汉代邮驿制度及西北边郡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保障的重要见证。

  彼时,这些出土的珍贵简牍中绝大部分被甘肃文物部门及时收藏,只有少量被展陈于博物馆中,即使出土地敦煌所藏也很少。为了研究这些早已销声匿迹的汉简书体,朱群多年来辗转于敦煌和兰州两地,只为“能看到更为丰富的汉简书体”,同时还托人用手机拍摄一些无法亲临现场的简牍展览,作为研究学习的素材。

  “汉简体和隶书的区别,在于隶书是蚕头燕尾,写得比较正规,汉简和隶书相近,但是比隶书洒脱,也更灵活一些,其粗笔比较多,字体也不像隶书那样正统,是相对随意的。”朱群说,敦煌汉简书体根据字形进行变化,并不是说哪一笔都可以变粗,变得太多导致字不好看,就是个别字有。

  据了解,敦煌汉简书法是中国最早的墨迹之一,是研究书法发展历史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敦煌汉简书法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从中看出敦煌简牍书法之美。通过对敦煌汉简书体的分析和形制的了解,对研究书法史和书体演变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仔细分析和研究简牍中的书体种类,使我们能更好地认清简牍书体在历史上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朱群表示,敦煌汉简书法无论是韵味古朴的独特风格,还是其运笔、结体和布局的自然天成,其书法及书法理论研究,尚有很多的“未知地”需要当代书法家去探索。

上一篇:一展看尽明代御窑瓷器 故宫又献“御瓷新见”展
下一篇:美到令人陶醉的新疆,这份攻略一定要收藏
每日更新 >
111
相关展示 >
111
书画动态 >
111
公告公示 >
111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 相关展示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探寻千年丝路“边塞往事”

2020-09-23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探寻千年丝路“边塞往事”

  在从事文博专业工作36年的朱群工作室里,悬挂并收藏着数不清的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而最令他如痴如醉的还是“时不时就会拖着大尾巴”的敦煌汉简书体。 冯志军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2日电 (冯志军 高莹 闫姣)30多年前,因参与发现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大漠戈壁“深闺”中的悬泉置遗址,现场出土大量珍贵的简牍,令现任敦煌市文化馆美术室主任、敦煌市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朱群魂牵梦绕了很多年。而此后,当时出土简牍上的汉简书体,成为他研究、传承和弘扬的事业。

图为朱群和他的敦煌汉简书体。 高莹 摄

图为朱群和他的敦煌汉简书体。 高莹 摄

  在从事文博专业工作36年的朱群工作室里,悬挂并收藏着数不清的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而最令他如痴如醉的还是“时不时就会拖着大尾巴”的敦煌汉简书体。刚劲有力、一气呵成的笔锋所至之处,似乎就会出现一幅千年前驻守边疆的军民传递军情、遥寄思念的生动场景在徐徐展开。

  “汉简书体的研究仅仅几十年时间,但在敦煌发展还是比较好的,一些大型场所的牌匾即用这个字体所写。”朱群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汉简书体随历史发展已经消失了,这个字体比隶书早、比篆书迟,中间空白了约200年左右的时间,后由于悬泉置考古发现才把这个定为汉简书体。

图为藏于敦煌博物馆内的汉代简牍。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藏于敦煌博物馆内的汉代简牍。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汉简书体是千年前镇守边关的将士家里的书信所用字体,或者是战事紧急的时候,写下战报发往最高指挥官这里。隶书写起来很慢,为了写得快,汉简书体开始逐渐流行。”朱群表示,内地因为空气潮湿,可能保存不下来汉简书体的实物,但敦煌非常干燥,有利于这些东西的保存。

  1987年开展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朱群所在的敦煌文物普查队,在敦煌远郊的悬泉附近普查时发现了悬泉遗址,并且出土了悬泉置简牍一枚(现在该简牍存放在敦煌博物馆),自幼练习书法的他被敦煌简牍深深吸引,他想要把敦煌简牍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从此开始苦练敦煌汉简书体。

  现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唯一汉代驿置机关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出土文物丰富,特别是悬泉简牍数量达3万多枚,相当一部分还有明确的纪年,对研究汉代邮驿制度及西北边郡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保障的重要见证。

  彼时,这些出土的珍贵简牍中绝大部分被甘肃文物部门及时收藏,只有少量被展陈于博物馆中,即使出土地敦煌所藏也很少。为了研究这些早已销声匿迹的汉简书体,朱群多年来辗转于敦煌和兰州两地,只为“能看到更为丰富的汉简书体”,同时还托人用手机拍摄一些无法亲临现场的简牍展览,作为研究学习的素材。

  “汉简体和隶书的区别,在于隶书是蚕头燕尾,写得比较正规,汉简和隶书相近,但是比隶书洒脱,也更灵活一些,其粗笔比较多,字体也不像隶书那样正统,是相对随意的。”朱群说,敦煌汉简书体根据字形进行变化,并不是说哪一笔都可以变粗,变得太多导致字不好看,就是个别字有。

  据了解,敦煌汉简书法是中国最早的墨迹之一,是研究书法发展历史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敦煌汉简书法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从中看出敦煌简牍书法之美。通过对敦煌汉简书体的分析和形制的了解,对研究书法史和书体演变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仔细分析和研究简牍中的书体种类,使我们能更好地认清简牍书体在历史上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朱群表示,敦煌汉简书法无论是韵味古朴的独特风格,还是其运笔、结体和布局的自然天成,其书法及书法理论研究,尚有很多的“未知地”需要当代书法家去探索。

上一篇:一展看尽明代御窑瓷器 故宫又献“御瓷新见”展
下一篇:美到令人陶醉的新疆,这份攻略一定要收藏
友情链接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友情链接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311-86676562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

中浩第一商务北楼22层

邮编:050000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