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嘉德拍卖董事总裁兼CEO胡妍妍
从1992年内地首场文物艺术品拍卖至今,中国艺术市场已经走过23个春秋。作为国内资深的综合性拍卖行,中国嘉德拍卖几乎全程参与了这一市场的发展和变革,也铸就了在业内的口碑和信誉。近年来,中国嘉德动作频频,除了进军香港市场,还于2014年成立了中国嘉德文化集团。那么,这一系列的战略布局收效如何?今年的内地春拍又将如何开局?带着这些疑问,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嘉德拍卖董事总裁兼CEO胡妍妍。
1993年成立的中国嘉德拍卖,是国内首家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拍卖公司。截至2014年秋拍,共有30万余件拍品通过嘉德的平台成功交易,总成交额超过470亿元。
在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20余年里,拍卖市场几经起伏,调整波动可谓市场的一种常态。但是,2012年以来的持续调整依然牵动着所有市场人士的神经。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拍卖市场的这种调整?
在胡妍妍看来,拍卖行的发展与中国艺术市场的成型、发展步调是一致的。她认为,在拍卖市场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94-2003年是成型期,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对拍卖没有成型的概念,没有引入市场手段,也没有精耕细作;2003年之后是一个新的阶段,称为发展期,尤其是2009年之后随着竞争的加剧,拍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拍卖公司被迫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包括对作品、对客户的服务以及营销手段的创新;自2012年之后,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调整期,无论是懂得艺术鉴赏还是懂得市场流程的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买家更趋理性,市场从政策法规到监管方式、从规模效益到运作模式、从人才培养到客户体验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买家参与市场的需求而言,不外乎投资、投机或收藏之目的。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藏家群体的规模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生面孔入场。与此同时,青年藏家开始成为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胡妍妍对此表示认同,她分析指出,“首先对于嘉德拍卖而言,国内拥有十年以上拍场经历的行家群体不断壮大,这一群体的资金量和参拍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其次,资深行家必然带动新买家,业内的收藏氛围也会越来越浓;再者,互联网对买家年轻化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拍卖可以借助互联网为年轻人引导一种高端、时尚、多元、品位的收藏观念。可以说,买家年轻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一群体中肯定会有人成为明天的藏家”。
与此同时,网络拍卖对传统拍卖行造成一定影响。一些“冲击”或“取代”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胡妍妍对此并不认同,她认为,艺术品拍卖的门槛是产品的识别能力,虽然网络交易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当前网络的信任度并不高。传统拍卖行业在网络化迅速发展的时候,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注重藏家的现场体验,专心服务好中高端客户。
“另一方面,创新是企业能够持久发展的关键,拍卖行频频“触电”也是行业的一种创新。中国嘉德在2014年就推出了线上电子图录,未来也会尝试一些新的竞拍手段,比如网上竞投等形式。对于各种新的交易方式、技术,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都会给予充分关注。”胡妍妍解释道。北京商报记者 徐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