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榜书介绍 新闻中心 名家介绍 精品长廊 各地名家 大赛作品展 创作园地 联系我们
主页 >新闻中心 > 书画动态
新闻中心
每日更新 >
相关展示 >
书画动态 >
公告公示 >
热点新闻 更多>>
丈二巨幅榜书“中国... 2020-03-30
雨石:书法是修身之... 2020-03-30
书法收藏不能不知的... 2020-03-30
企业家江阴办书法展... 2020-03-30
桂林百名老年书画家...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中国梦 燕赵情——... 2020-03-30
红色主题书法展 2020-03-30
“我的书法梦—于恩...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李建中:唐人余风“李西台”

2020-03-30
    李建中(945-1013)

  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今河南西安)人,徙居入蜀,后侍母居洛阳,聚学以自给。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甲科,历太常博士、直集贤院,迁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建中性简静,风神雅秀,恬于荣利,前后三求掌西京留司御史台,人称“李西台”。苏轼《书和靖林处士诗后》称其“留台”。建中尤爱洛中风土,就构园池,号曰“静居”。好吟咏,每游山水多留题。年六十九卒。

  建中善书札,为北宋初期著名书法。真、行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从流传作品来看,气格遒劲淳厚,基本上沿绪唐代书法的余风,主要得力于唐欧阳询、颜真卿,并糅合了魏晋书法的风神,有一种丰肌清秀、气宇轩朗的特点。其书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尝手写郭忠恕《汗简集》以献,皆笠斗文字,有诏嘉奖。宋陈师道《后山丛谈》谓“李西台书学张从申。”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西台本学王大令书,而拘挛若此,犹韩非之学黄老、李斯之师荀卿也。然观笔势尚有先贤风气,固自佳。”赵构《翰墨志》云:“本朝承五季之后,无复字画可称,李建中字形瘦健,始得时誉,犹恨绝无秀异。”宋黄庭坚云:“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元赵孟頫云:“西台书去唐未远,犹是唐人余风。”明王世贞《法书苑》云:“尝得古文《孝经》研玩临学,遂尽其势。”唯苏轼评云:“建中书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

  唐人的书法通过五代的杨凝式、宋初李建中的继承和发展,慢慢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宋代书法。流传至今的李建中书法墨迹比较少,其中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土母帖》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同年帖》最为出名。

  

李建中:唐人余风“李西台”

  《土母帖》,行书,纸本,纵三一·二厘米,横四四·四厘米。凡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零四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释 文 :

  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笼子,封全咨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缺门所出者,复未知何所用,望批示。春冬衣历头,贤郎未检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难商量耳。见别访寻稳便者,若有成见宅子又如何?细希示及咨。孙号西行少车,今有旧车,如到彼不用,可货却也。

  此帖原为建中《六帖卷》之一帖,首行下角“子”、“封”两字之间有“畏”字编号,原为明代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所藏。据《大观录》所载,六帖为《土母帖》、《同年帖》、《贵宅帖》、《屯田帖》、《左右帖》和《斋古帖》。

  建中一生经历了五代、宋几个时期,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唐诗文体凡屡变,晚季虽不逮,但书历三百年,犹有贞观、永徽以来的风骨气韵。建中虽在宋初,其书法去唐未远,犹有唐代余风,达到从五代至宋过渡时期的高峰。宋初书坛已显殃复归晋人的风气,始肇于五代书家杨凝式和对宋初书法有影响的李建中。杨李二人书法均已有追踪晋人、融合晋唐书风为一体的迹象。其后经蔡襄以已意融晋、唐人书为一炉,不拘一法而法自在,达到“以意驭法”境界。宋书至苏轼、黄庭坚始一大变,承唐继晋,上接五代,有宋一代尚意书风才真正成熟。

  建中学欧阳询书而不寒瘦,《土母帖》行书,少数字用草法,用笔中锋,行笔沉著稳重,法度严谨,深得欧书神韵。结体凝重,字形以纵长为主,因势纵横,功力娴熟。章法行距宽疏,字距拉开,行气清新浓郁,格调高雅,气度雍容。字里行间虚实得体,字形大小、长短、疏密有致。线条粗细交出,枯笔运用自然。“耳”字字形修长,悬针渴笔,欹斜略左,独具韵味,在全篇中有点睛之妙。书风与唐、五代相近,上追晋韵而清丽圆润,姿态横生,甚得二王笔意。但仍稍见拘谨,右见建中初合晋唐书风而尚未成熟,但对开启宋代书法亦自有功,建中传世墨迹甚少,此帖是其行书佳笔,颇为后世所珍重。

上一篇:《自书松风阁诗卷》
下一篇:米芾《韩马帖》
每日更新 >
111
相关展示 >
111
书画动态 >
111
公告公示 >
111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 书画动态

李建中:唐人余风“李西台”

2020-03-30
    李建中(945-1013)

  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今河南西安)人,徙居入蜀,后侍母居洛阳,聚学以自给。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甲科,历太常博士、直集贤院,迁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建中性简静,风神雅秀,恬于荣利,前后三求掌西京留司御史台,人称“李西台”。苏轼《书和靖林处士诗后》称其“留台”。建中尤爱洛中风土,就构园池,号曰“静居”。好吟咏,每游山水多留题。年六十九卒。

  建中善书札,为北宋初期著名书法。真、行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从流传作品来看,气格遒劲淳厚,基本上沿绪唐代书法的余风,主要得力于唐欧阳询、颜真卿,并糅合了魏晋书法的风神,有一种丰肌清秀、气宇轩朗的特点。其书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尝手写郭忠恕《汗简集》以献,皆笠斗文字,有诏嘉奖。宋陈师道《后山丛谈》谓“李西台书学张从申。”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西台本学王大令书,而拘挛若此,犹韩非之学黄老、李斯之师荀卿也。然观笔势尚有先贤风气,固自佳。”赵构《翰墨志》云:“本朝承五季之后,无复字画可称,李建中字形瘦健,始得时誉,犹恨绝无秀异。”宋黄庭坚云:“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元赵孟頫云:“西台书去唐未远,犹是唐人余风。”明王世贞《法书苑》云:“尝得古文《孝经》研玩临学,遂尽其势。”唯苏轼评云:“建中书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

  唐人的书法通过五代的杨凝式、宋初李建中的继承和发展,慢慢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宋代书法。流传至今的李建中书法墨迹比较少,其中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土母帖》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同年帖》最为出名。

  

李建中:唐人余风“李西台”

  《土母帖》,行书,纸本,纵三一·二厘米,横四四·四厘米。凡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零四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释 文 :

  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笼子,封全咨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缺门所出者,复未知何所用,望批示。春冬衣历头,贤郎未检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难商量耳。见别访寻稳便者,若有成见宅子又如何?细希示及咨。孙号西行少车,今有旧车,如到彼不用,可货却也。

  此帖原为建中《六帖卷》之一帖,首行下角“子”、“封”两字之间有“畏”字编号,原为明代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所藏。据《大观录》所载,六帖为《土母帖》、《同年帖》、《贵宅帖》、《屯田帖》、《左右帖》和《斋古帖》。

  建中一生经历了五代、宋几个时期,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唐诗文体凡屡变,晚季虽不逮,但书历三百年,犹有贞观、永徽以来的风骨气韵。建中虽在宋初,其书法去唐未远,犹有唐代余风,达到从五代至宋过渡时期的高峰。宋初书坛已显殃复归晋人的风气,始肇于五代书家杨凝式和对宋初书法有影响的李建中。杨李二人书法均已有追踪晋人、融合晋唐书风为一体的迹象。其后经蔡襄以已意融晋、唐人书为一炉,不拘一法而法自在,达到“以意驭法”境界。宋书至苏轼、黄庭坚始一大变,承唐继晋,上接五代,有宋一代尚意书风才真正成熟。

  建中学欧阳询书而不寒瘦,《土母帖》行书,少数字用草法,用笔中锋,行笔沉著稳重,法度严谨,深得欧书神韵。结体凝重,字形以纵长为主,因势纵横,功力娴熟。章法行距宽疏,字距拉开,行气清新浓郁,格调高雅,气度雍容。字里行间虚实得体,字形大小、长短、疏密有致。线条粗细交出,枯笔运用自然。“耳”字字形修长,悬针渴笔,欹斜略左,独具韵味,在全篇中有点睛之妙。书风与唐、五代相近,上追晋韵而清丽圆润,姿态横生,甚得二王笔意。但仍稍见拘谨,右见建中初合晋唐书风而尚未成熟,但对开启宋代书法亦自有功,建中传世墨迹甚少,此帖是其行书佳笔,颇为后世所珍重。

上一篇:《自书松风阁诗卷》
下一篇:米芾《韩马帖》
友情链接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友情链接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311-86676562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

中浩第一商务北楼22层

邮编:050000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