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榜书介绍 新闻中心 名家介绍 精品长廊 各地名家 大赛作品展 创作园地 联系我们
主页 >新闻中心 > 书画动态
新闻中心
每日更新 >
相关展示 >
书画动态 >
公告公示 >
热点新闻 更多>>
丈二巨幅榜书“中国... 2020-03-30
雨石:书法是修身之... 2020-03-30
书法收藏不能不知的... 2020-03-30
企业家江阴办书法展... 2020-03-30
桂林百名老年书画家...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中国梦 燕赵情——... 2020-03-30
红色主题书法展 2020-03-30
“我的书法梦—于恩...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2020-03-30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行书自书诗卷》,宋代/1023年,林逋/苏轼,纸本墨笔,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林逋《行书自书诗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的唯一存世的长篇巨制,也是应友人之请所写的自作诗。共录诗5首,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该卷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与时人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再后又有苏轼书七言古诗一首,无年款,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间苏轼(时年约54岁)第二次到杭州作刺史时所书。此书藏锋敛锷,姿媚可爱,是罕见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珠联璧合,实为难得的珍宝。

  《自书诗》后纸有乾隆皇帝用苏轼原韵四次御题七言诗及题记一段,又有明王世贞、王世懋,清王鸿绪、董诰四家题跋。钤有“济阳文府”,清王鸿绪、清内府等鉴藏印。存入清宫后,民国年间溥仪以赏赐弟弟溥杰名义将本卷带出故宫,几经辗转,1953年回归故宫博物院。2012年6月26日,中国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发布“关于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的通知,林逋《自书诗》被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初年著名的隐逸诗人,“梅妻鹤子”的典故便出于此人。林逋当时归隐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终身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卒谥和靖先生。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大都反映他的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他的《山园小梅》诗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极负盛名。有《林和靖诗集》传世。

  《自书诗》每一个字的结体,疏密对比都较为自然合理。常在点画繁冗处,蓄意留一小小空间;而在点画简约处,则于收锋时略一回锋,使画面上留下一飞动之游丝。这些地方,都耐人寻味。林逋安排点画时,不仅仅停留在线条清癯、力度矫健上。他总是力求每一个字重心平稳端和,结体合理,以疏为主,参以细密。占往今来,凡作大字楷书者,不呆不滞是不容易的。作者显然意识到这一点,他不只是精心措置上下左右的相邻关系,就是一个单字的本身,也尽心尽意地使之“活”起来。他的方法也很精到,符合大字楷书的规范。如“伦”字,左边人旁的一竖,收锋时,提笔向石上方一挑,峻峭而轻灵,似天仙拂其香罗衫袖。对于右边的“仑”,在人字头的一捺上,也有意在收锋时往左下一轻撇,从而与上面那竖画的一挑,俯仰照应,左右顾盼,有“活脱脱”“翩翩然”之感。

  《自书诗》诗卷的行气极为疏朗、开阔、洒脱。字的形质、笔势以瘦劲取胜,墨趣也颇觉雅淡恬静。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比较宽舒,行与行之间也留有足可容纳一行到一行半字的空间。这种视觉上的疏淡感,往往使人联想起他的诗风。古人曾评其书风“与‘暗香疏影’之句标致不殊。此老胸中深有得梅之清,故其发之文墨者类如此。”可谓知音。

  林逋这种书风,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以诗人的睿智、敏感、丰富想象力,寄情于书法,独饶自家神韵。沈周有诗赞之日:“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渌。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吴宽看了他的字,也以“果然遗墨似其人,如倚清风扪瘦竹”诗句赞之。林书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行书自书诗卷》局部大图,宋代/1023年,林逋/苏轼,纸本墨笔,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林逋《行书自书诗卷》完整释文:

  制诰李舍人,以松扇二柄并诗为遗,上次来韵。编松为箑寄山中,兼得紫微诗一通。入手凉生殊自慰,可烦长听隐居风。

  孤山雪中写望: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远分樵载重,斜压苇丛乾。楼阁严城寺,疏钟动晚寒。

  孤山栏上人林亭写望:林表秋山白鸟飞,此中幽致世还稀。谁家岸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送史殿省典封川:炎方将命选朝伦,治行何尝下古人。拥旆肯辞临远郡,登舻还喜奉慈亲。水连芳草江南地,烟隔寒梅岭上春。若过中途值归雁,慰怀能与致音尘。

  春日斋中偶成:空阶重迭上垣衣,白昼初长社燕归。落尽海棠人卧病,春风时复动斋扉。

  殿直丁君自沂适闽,舣舟惠顾晤语。未几,且以拙诗为索。病中援笔勉书数章,少塞好事之意耳。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孤山北斋手书。林逋记。

  苏轼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书和靖林处士诗后,苏轼。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歩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平生高节巳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乾隆御题一:五诗二札逋翁迹,札作册方诗卷曲。同弆石渠最上乘。璧合珠聨两结绿,即今携以随南巡。对景坡诗六赓玉,卷三王(世贞世懋绪)。跋册七家(谢升孙沈周)。(陈颀吴宽东阳张渊程敏政《石渠宝笈》旧蔵林逋诗卷手书七言近体诗五首苏轼长歌极为推许后有王世贞等三跋,又裘曰:修得林逋二札装为一册呈进有谢升孙等诗跋诸人皆元明以来赏鉴家非漫为推许者,逋人品高卓遗墨流传宜加宝护况此卷与册壁合珠聨不期,而会尤为艺林嘉话余自丁丑南巡题句至今甲辰复携以随跸凡六叠苏轼韵中间缕陈巅末以识珍重爱慕盖不啻三致意云)。要皆法眼非流俗,我诗卷册乃并书,如火传薪灯引烛。其分其合总听之,所咏胥随无不足。便使分为各一脔,享照千秋同鼎肉。缕陈颠末识珍重,七言当记仍亲录。林为夷清苏尹任,宫商虽别原同曲。幸哉孤山山之阴,又得重来抚松竹。却惜柴桑未经到,泉明孤醉东篱菊。甲辰暮春月御题,五用苏轼韵。

  乾隆御题二:好春重至西湖曲,不爱山靑与水绿,所爱别馆近林家,步步远尘树树玉,设云处士今在否,我知斯人未免俗,新得先生遗墨妙,日观不厌继以烛,五诗神合暗香句,清峭雄浑无不足,宜令东坡拜下风,健笔藏筋讵丰肉,马迁死后良史无,峰色湖光皆实录,即景合璧咏双绝,和吟岂谢巴人曲,两贤同得社而祭,往往丛祠倚松竹,所惜潜亦个中人,遥遥祗享柴桑菊。乾隆丁丑二月望日题,即用卷中苏轼书后原韵御笔。

  乾隆御题三:钱塘孤山放鹤亭,宋处士林逋旧隐处。苏轼所为赋诗者也,西湖行宫在X阳丁丑南巡适得处士诗帖,坡诗宛在墨彩犹新,顷来湖上重展是卷,缅高风于千载,抒雅兴以重赓并纪,卷末以志缘起。御笔。

  乾隆御题四:

  先生昔隐孤山曲,结粗爱就深林绿。廿年足不及城市,欬唾皆成珠与玉。晦迹不欲名一时,况后世乎识超俗。章哉五首留世间,片羽吉光霄泽烛。东坡见诗如见翁,五字长言吟不足。三百余篇虽在世,知音谁辨丝与肉。今去坡又七百载,两贤高躅诚宜录。西湖上读西湖诗,横琴似春水仙曲。漫说吴人不好事,祠堂写梅复有竹。和诗还拟问髯仙,谁竞春兰笑秋菊。壬午暮春月御题,再用苏轼韵。

  乾隆御题五:

  金错刀书状缪曲,瑶腹锦赠古色绿。是谁遗迹乃惊人,林句苏和两珠玉。世间书卷岂不彩,半属伪为半荏俗。逋清坡健此联珎,焕觉虹光屋梁烛。携未即境证精神,三度赓吟意未足。论帖早匹乞鹿脯,说倡不拟烧猪肉。两翁出处纵殊致,一例高风有史绿。佳湖山处缅芳踪,异代同时通欺曲。谁谓两翁真往哉,后人常抚祠箭竹。祠中古貌粹如生,鄙矣长生学服菊。乙酉暮春月御题,三用苏轼韵。

  乾隆御题六:

  不到西湖十五载,物景民情在心曲。重来情景未殊前,祗觉鬓霜异前绿。乘闲试步孤山阴,一泓碧水浸羣玉,其间知有处士坟,无神道碑已绝俗,依然梅树护墓门,千秋地下安漆烛。乐饥乐道趣有余,廿年城市不及足,向题三诗和苏韵,真迹不厌韩画肉,继得二札仍迭吟。更识沈作先我录(向曾三用苏轼韵题林逋诗帖卷,继得和靖二札册,有沈周用苏韵题其后,余亦仍迭韵题之。兹南巡至浙江,卷册并携行箧,展对印证,因四迭韵题识岁月)。携来卷册相印证。朗诵那藉招隐曲,徘徊半晌命归舆。扫尘迹动清风竹,竹风拂径菜花黄,虽弗柴桑亦疑菊。庚子暮春月御题,四用苏轼韵。

  王世贞跋文:

  右和靖林处士君复手书七言近体,五首其语冲夷可咏。而结体尤峭劲,然有韵态不作,嵓嵓骨立也。苏长公一歌,其推许此君至矣,然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二语,便是汝南月旦何甞少屈狐笔也。留台者李建中也甞分司御史台考之集,称西台以偶东野当更称耳。长公书法匀稳妍妙风神在披拂间,而丽句层出,尤刺人眼。始钱塘人即孤山,故庐以祀和靖,游者病其湫隘因长公诗后有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遂徙置白香山祠,与长公配故迨于今,香火不绝,乃其遗迹与长公同巻价,踊贵十倍。太史公有云:伯夷叔齐得夫子而名益彰若,君复者抑何其多幸也欤。壬午嘉平月吴郡王世贞谨题。

  王世懋跋文:

  世言林和靖先生字不如诗,诗不如人,然观此卷,X自瘦劲有法。杜襄诗阳云:书贵瘦劲硬方通神。岂先生谓耶。世人贵耳若无坡翁诗,此卷当无以重价售,者第,苏长公去,先生时代无几为长歌题其卷后推重至此。吾辈固当以坡翁增重讵X重末而先其本耶。若苏书则又是其生平合作余兄,谓君复多幸诚然。丁亥春正月吴郡王世懋书于奉常斋中。

  王鸿绪跋文:

  史称林逋力学好古,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尝自为墓于其庐侧。临终为诗,有喜无《封禅书》之句。既卒,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史又称其善行书,喜为诗。今遗墨数篇为坡公所题。备极称许君复词翰,得坡公而增重。数百年来,人奉为至宝。夫以坡公之才学品望,可涵盖君复数辈而长篇秀句,推荐容于口。可见坡公乐道人之善,而不轻视前哲,如此其至也。君复书六峭劲,坡公书则出入鲁公季海间。姿媚可爱,而藏锋敛锷,运方圆于规矩之外,真乃折剑股屋漏痕之妙。骎骎乎直逼晋王侍中书矣。盖能于偏处耶,正中出见侧相生互用,遂为大家董文敏谓其好用偃笔,似犹未知,坡公之深也。康熙五十七年岁次戊戌十一月六日,横零山人王鸿绪谨题于长安邸舍,时年七十有四。

  董诰跋文:

  宋和靖处士林逋,高节迈俗,诗文笔札,当时即乡之。苏轼题其五诗卷,又有二札册,明吴宽诸人皆叠轼韵。题末二种先后入内府珍藏。予自丁丑至甲辰五次南巡携卷就题。乙丑得二札,复题之六叠韵互。书卷册联匣XX志延津之合。乾隆辛亥御识。敕敬书。臣董诰奉。

上一篇:《潇湘卧游图》
下一篇:宋代米芾行书《离骚经》
每日更新 >
111
相关展示 >
111
书画动态 >
111
公告公示 >
111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 书画动态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2020-03-30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行书自书诗卷》,宋代/1023年,林逋/苏轼,纸本墨笔,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林逋《行书自书诗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的唯一存世的长篇巨制,也是应友人之请所写的自作诗。共录诗5首,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该卷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与时人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再后又有苏轼书七言古诗一首,无年款,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间苏轼(时年约54岁)第二次到杭州作刺史时所书。此书藏锋敛锷,姿媚可爱,是罕见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珠联璧合,实为难得的珍宝。

  《自书诗》后纸有乾隆皇帝用苏轼原韵四次御题七言诗及题记一段,又有明王世贞、王世懋,清王鸿绪、董诰四家题跋。钤有“济阳文府”,清王鸿绪、清内府等鉴藏印。存入清宫后,民国年间溥仪以赏赐弟弟溥杰名义将本卷带出故宫,几经辗转,1953年回归故宫博物院。2012年6月26日,中国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发布“关于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的通知,林逋《自书诗》被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初年著名的隐逸诗人,“梅妻鹤子”的典故便出于此人。林逋当时归隐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终身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卒谥和靖先生。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大都反映他的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他的《山园小梅》诗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极负盛名。有《林和靖诗集》传世。

  《自书诗》每一个字的结体,疏密对比都较为自然合理。常在点画繁冗处,蓄意留一小小空间;而在点画简约处,则于收锋时略一回锋,使画面上留下一飞动之游丝。这些地方,都耐人寻味。林逋安排点画时,不仅仅停留在线条清癯、力度矫健上。他总是力求每一个字重心平稳端和,结体合理,以疏为主,参以细密。占往今来,凡作大字楷书者,不呆不滞是不容易的。作者显然意识到这一点,他不只是精心措置上下左右的相邻关系,就是一个单字的本身,也尽心尽意地使之“活”起来。他的方法也很精到,符合大字楷书的规范。如“伦”字,左边人旁的一竖,收锋时,提笔向石上方一挑,峻峭而轻灵,似天仙拂其香罗衫袖。对于右边的“仑”,在人字头的一捺上,也有意在收锋时往左下一轻撇,从而与上面那竖画的一挑,俯仰照应,左右顾盼,有“活脱脱”“翩翩然”之感。

  《自书诗》诗卷的行气极为疏朗、开阔、洒脱。字的形质、笔势以瘦劲取胜,墨趣也颇觉雅淡恬静。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比较宽舒,行与行之间也留有足可容纳一行到一行半字的空间。这种视觉上的疏淡感,往往使人联想起他的诗风。古人曾评其书风“与‘暗香疏影’之句标致不殊。此老胸中深有得梅之清,故其发之文墨者类如此。”可谓知音。

  林逋这种书风,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以诗人的睿智、敏感、丰富想象力,寄情于书法,独饶自家神韵。沈周有诗赞之日:“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渌。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吴宽看了他的字,也以“果然遗墨似其人,如倚清风扪瘦竹”诗句赞之。林书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长篇巨制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行书自书诗卷》局部大图,宋代/1023年,林逋/苏轼,纸本墨笔,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林逋《行书自书诗卷》完整释文:

  制诰李舍人,以松扇二柄并诗为遗,上次来韵。编松为箑寄山中,兼得紫微诗一通。入手凉生殊自慰,可烦长听隐居风。

  孤山雪中写望: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远分樵载重,斜压苇丛乾。楼阁严城寺,疏钟动晚寒。

  孤山栏上人林亭写望:林表秋山白鸟飞,此中幽致世还稀。谁家岸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送史殿省典封川:炎方将命选朝伦,治行何尝下古人。拥旆肯辞临远郡,登舻还喜奉慈亲。水连芳草江南地,烟隔寒梅岭上春。若过中途值归雁,慰怀能与致音尘。

  春日斋中偶成:空阶重迭上垣衣,白昼初长社燕归。落尽海棠人卧病,春风时复动斋扉。

  殿直丁君自沂适闽,舣舟惠顾晤语。未几,且以拙诗为索。病中援笔勉书数章,少塞好事之意耳。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孤山北斋手书。林逋记。

  苏轼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书和靖林处士诗后,苏轼。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歩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平生高节巳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乾隆御题一:五诗二札逋翁迹,札作册方诗卷曲。同弆石渠最上乘。璧合珠聨两结绿,即今携以随南巡。对景坡诗六赓玉,卷三王(世贞世懋绪)。跋册七家(谢升孙沈周)。(陈颀吴宽东阳张渊程敏政《石渠宝笈》旧蔵林逋诗卷手书七言近体诗五首苏轼长歌极为推许后有王世贞等三跋,又裘曰:修得林逋二札装为一册呈进有谢升孙等诗跋诸人皆元明以来赏鉴家非漫为推许者,逋人品高卓遗墨流传宜加宝护况此卷与册壁合珠聨不期,而会尤为艺林嘉话余自丁丑南巡题句至今甲辰复携以随跸凡六叠苏轼韵中间缕陈巅末以识珍重爱慕盖不啻三致意云)。要皆法眼非流俗,我诗卷册乃并书,如火传薪灯引烛。其分其合总听之,所咏胥随无不足。便使分为各一脔,享照千秋同鼎肉。缕陈颠末识珍重,七言当记仍亲录。林为夷清苏尹任,宫商虽别原同曲。幸哉孤山山之阴,又得重来抚松竹。却惜柴桑未经到,泉明孤醉东篱菊。甲辰暮春月御题,五用苏轼韵。

  乾隆御题二:好春重至西湖曲,不爱山靑与水绿,所爱别馆近林家,步步远尘树树玉,设云处士今在否,我知斯人未免俗,新得先生遗墨妙,日观不厌继以烛,五诗神合暗香句,清峭雄浑无不足,宜令东坡拜下风,健笔藏筋讵丰肉,马迁死后良史无,峰色湖光皆实录,即景合璧咏双绝,和吟岂谢巴人曲,两贤同得社而祭,往往丛祠倚松竹,所惜潜亦个中人,遥遥祗享柴桑菊。乾隆丁丑二月望日题,即用卷中苏轼书后原韵御笔。

  乾隆御题三:钱塘孤山放鹤亭,宋处士林逋旧隐处。苏轼所为赋诗者也,西湖行宫在X阳丁丑南巡适得处士诗帖,坡诗宛在墨彩犹新,顷来湖上重展是卷,缅高风于千载,抒雅兴以重赓并纪,卷末以志缘起。御笔。

  乾隆御题四:

  先生昔隐孤山曲,结粗爱就深林绿。廿年足不及城市,欬唾皆成珠与玉。晦迹不欲名一时,况后世乎识超俗。章哉五首留世间,片羽吉光霄泽烛。东坡见诗如见翁,五字长言吟不足。三百余篇虽在世,知音谁辨丝与肉。今去坡又七百载,两贤高躅诚宜录。西湖上读西湖诗,横琴似春水仙曲。漫说吴人不好事,祠堂写梅复有竹。和诗还拟问髯仙,谁竞春兰笑秋菊。壬午暮春月御题,再用苏轼韵。

  乾隆御题五:

  金错刀书状缪曲,瑶腹锦赠古色绿。是谁遗迹乃惊人,林句苏和两珠玉。世间书卷岂不彩,半属伪为半荏俗。逋清坡健此联珎,焕觉虹光屋梁烛。携未即境证精神,三度赓吟意未足。论帖早匹乞鹿脯,说倡不拟烧猪肉。两翁出处纵殊致,一例高风有史绿。佳湖山处缅芳踪,异代同时通欺曲。谁谓两翁真往哉,后人常抚祠箭竹。祠中古貌粹如生,鄙矣长生学服菊。乙酉暮春月御题,三用苏轼韵。

  乾隆御题六:

  不到西湖十五载,物景民情在心曲。重来情景未殊前,祗觉鬓霜异前绿。乘闲试步孤山阴,一泓碧水浸羣玉,其间知有处士坟,无神道碑已绝俗,依然梅树护墓门,千秋地下安漆烛。乐饥乐道趣有余,廿年城市不及足,向题三诗和苏韵,真迹不厌韩画肉,继得二札仍迭吟。更识沈作先我录(向曾三用苏轼韵题林逋诗帖卷,继得和靖二札册,有沈周用苏韵题其后,余亦仍迭韵题之。兹南巡至浙江,卷册并携行箧,展对印证,因四迭韵题识岁月)。携来卷册相印证。朗诵那藉招隐曲,徘徊半晌命归舆。扫尘迹动清风竹,竹风拂径菜花黄,虽弗柴桑亦疑菊。庚子暮春月御题,四用苏轼韵。

  王世贞跋文:

  右和靖林处士君复手书七言近体,五首其语冲夷可咏。而结体尤峭劲,然有韵态不作,嵓嵓骨立也。苏长公一歌,其推许此君至矣,然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二语,便是汝南月旦何甞少屈狐笔也。留台者李建中也甞分司御史台考之集,称西台以偶东野当更称耳。长公书法匀稳妍妙风神在披拂间,而丽句层出,尤刺人眼。始钱塘人即孤山,故庐以祀和靖,游者病其湫隘因长公诗后有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遂徙置白香山祠,与长公配故迨于今,香火不绝,乃其遗迹与长公同巻价,踊贵十倍。太史公有云:伯夷叔齐得夫子而名益彰若,君复者抑何其多幸也欤。壬午嘉平月吴郡王世贞谨题。

  王世懋跋文:

  世言林和靖先生字不如诗,诗不如人,然观此卷,X自瘦劲有法。杜襄诗阳云:书贵瘦劲硬方通神。岂先生谓耶。世人贵耳若无坡翁诗,此卷当无以重价售,者第,苏长公去,先生时代无几为长歌题其卷后推重至此。吾辈固当以坡翁增重讵X重末而先其本耶。若苏书则又是其生平合作余兄,谓君复多幸诚然。丁亥春正月吴郡王世懋书于奉常斋中。

  王鸿绪跋文:

  史称林逋力学好古,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尝自为墓于其庐侧。临终为诗,有喜无《封禅书》之句。既卒,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史又称其善行书,喜为诗。今遗墨数篇为坡公所题。备极称许君复词翰,得坡公而增重。数百年来,人奉为至宝。夫以坡公之才学品望,可涵盖君复数辈而长篇秀句,推荐容于口。可见坡公乐道人之善,而不轻视前哲,如此其至也。君复书六峭劲,坡公书则出入鲁公季海间。姿媚可爱,而藏锋敛锷,运方圆于规矩之外,真乃折剑股屋漏痕之妙。骎骎乎直逼晋王侍中书矣。盖能于偏处耶,正中出见侧相生互用,遂为大家董文敏谓其好用偃笔,似犹未知,坡公之深也。康熙五十七年岁次戊戌十一月六日,横零山人王鸿绪谨题于长安邸舍,时年七十有四。

  董诰跋文:

  宋和靖处士林逋,高节迈俗,诗文笔札,当时即乡之。苏轼题其五诗卷,又有二札册,明吴宽诸人皆叠轼韵。题末二种先后入内府珍藏。予自丁丑至甲辰五次南巡携卷就题。乙丑得二札,复题之六叠韵互。书卷册联匣XX志延津之合。乾隆辛亥御识。敕敬书。臣董诰奉。

上一篇:《潇湘卧游图》
下一篇:宋代米芾行书《离骚经》
友情链接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友情链接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311-86676562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

中浩第一商务北楼22层

邮编:050000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