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榜书介绍 新闻中心 名家介绍 精品长廊 各地名家 大赛作品展 创作园地 联系我们
主页 >创作园地
新闻中心
每日更新 >
相关展示 >
书画动态 >
公告公示 >
热点新闻 更多>>
丈二巨幅榜书“中国... 2020-03-30
雨石:书法是修身之... 2020-03-30
书法收藏不能不知的... 2020-03-30
企业家江阴办书法展... 2020-03-30
桂林百名老年书画家...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中国梦 燕赵情——... 2020-03-30
红色主题书法展 2020-03-30
“我的书法梦—于恩...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秋燥、秋感、秋泻!如何应对秋老虎的"三板斧"

2020-09-02

    “秋燥、秋感、秋泻”是“秋老虎”的三板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王道涵、吴力群医生建议宝爸宝妈们做好日常调摄、增强宝宝自身体质,才是应对“秋老虎”发威的基本原则。均衡营养、积极锻炼、愉悦心情是人体防病抗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如何认识“秋老虎”

  按照传统历法,立秋一到,秋季伊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初秋时节暑热之气尚未尽散,加之雨水较少,天气干燥,温热之气与燥气相结合,化为“温燥”。温燥之邪最容易侵犯肺和肠道等“多津液”器官。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犯肺,偏袭大肠,出现肠道津亏,故此人体会出现少津的现象,比如皮肤干燥、口鼻干燥、两目干涩、咳嗽咽痛、便秘等。

  “秋老虎”都会带来哪些伤害

  1. 呼吸道疾病

  “秋老虎”期间,早晚凉嗖嗖,中午成蒸笼,快速的冷热变化对宝宝抵抗力是一个严峻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受到乍冷乍暖刺激后,常影响黏膜纤毛的正常运动,呼吸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给病原体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机。此时如果宝宝穿着衣物不合适,或者平时身体素质偏差,很容易引起伤风感冒,重则出现气管炎、肺炎。

  2. 消化道疾病

  夏秋交替之际,消化道疾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包括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引起的胃肠疾病以及被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这些疾病都以吐泻为主要表现,并伴随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在“秋老虎”季节尤为猖獗。除了感染性因素外,天凉之后人们食欲转佳,暴饮暴食下胃肠负担加重;昼夜温差大,腹部容易受凉,肠道蠕动加快,也会出现腹泻症状。因此儿科门诊常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忽然一阵秋风来,腹泻患儿排成排。”

  “打虎”重在自身强

  中医重视“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夏季人体营养成分丢失,可以通过秋季食补来恢复。食补应以“清补”为佳,除了积极饮水外,还需要适当增加润肺生津的食材摄取。中医讲“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新鲜的瓜果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既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又可以补充排汗后丢失的各类微量元素,其中以银耳、百合、藕、山药、扁豆、白菜、白萝卜、梨等白色果蔬更适合秋季食用。可搭配苹果、番茄、柚子等酸甘生津食材,减少西瓜、黄瓜等寒凉瓜果摄入,尤其要少食煎炸类食品。对于平素脾胃较弱的孩子,提倡不拘时饮粥,既可以防暑补液,又能增进食欲,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绿豆粥、山药粥、莲子粥、薄荷粥等。

  由于天气骤然变化,衣物增减应及时适当,入秋穿的过暖会助长宝宝“上火”的毛病;但早晚天凉,或者平素体质偏弱的孩子则不能盲目“秋冻”,否则既起不到提高抵抗力的作用,相反会增加感冒风险。建议家长选择透气性和保暖性较好的棉质衣物,并做好“三暖”(暖腹、暖背、暖手脚)防护,尽量减少空调使用,多使用自然风降温换气。

  入秋也是锻炼的好季节,适当的户外运动,既可以增加宝宝对寒热天气变化的适应性,增强呼吸系统抗病能力,又能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和厌食发生。

  秋风萧瑟,万物凋敝,成人触景伤情后人们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的表现,而儿童在秋季入学后,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课程,孩子可能会一时不适应,随之出现情志问题。中医认为这种抑郁不舒的心境与肺气不舒有关,并提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的观点。因此,秋季到来后精神调养也至关重要。如何做才能舒展肺气呢?其实并不难。首先,对于平素情绪低落、爱哭闹的宝宝,可以多让其尝试开心的事情,提高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家长应减少平时对宝宝过多的约束和批评,多以赞扬和褒奖为主,让孩子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全家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美感,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这些尝试都可以帮助开阔心胸、放松心情,以抵消秋季肃杀之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上一篇:网络文学留存时代记忆 百部网文佳作入藏国家图书馆
下一篇:8·18全国护发日丨头屑、头痒、头油、脱发?这十大问题应早知道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创作园地

秋燥、秋感、秋泻!如何应对秋老虎的"三板斧"

2020-09-02

    “秋燥、秋感、秋泻”是“秋老虎”的三板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王道涵、吴力群医生建议宝爸宝妈们做好日常调摄、增强宝宝自身体质,才是应对“秋老虎”发威的基本原则。均衡营养、积极锻炼、愉悦心情是人体防病抗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如何认识“秋老虎”

  按照传统历法,立秋一到,秋季伊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初秋时节暑热之气尚未尽散,加之雨水较少,天气干燥,温热之气与燥气相结合,化为“温燥”。温燥之邪最容易侵犯肺和肠道等“多津液”器官。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犯肺,偏袭大肠,出现肠道津亏,故此人体会出现少津的现象,比如皮肤干燥、口鼻干燥、两目干涩、咳嗽咽痛、便秘等。

  “秋老虎”都会带来哪些伤害

  1. 呼吸道疾病

  “秋老虎”期间,早晚凉嗖嗖,中午成蒸笼,快速的冷热变化对宝宝抵抗力是一个严峻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受到乍冷乍暖刺激后,常影响黏膜纤毛的正常运动,呼吸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给病原体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机。此时如果宝宝穿着衣物不合适,或者平时身体素质偏差,很容易引起伤风感冒,重则出现气管炎、肺炎。

  2. 消化道疾病

  夏秋交替之际,消化道疾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包括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引起的胃肠疾病以及被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这些疾病都以吐泻为主要表现,并伴随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在“秋老虎”季节尤为猖獗。除了感染性因素外,天凉之后人们食欲转佳,暴饮暴食下胃肠负担加重;昼夜温差大,腹部容易受凉,肠道蠕动加快,也会出现腹泻症状。因此儿科门诊常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忽然一阵秋风来,腹泻患儿排成排。”

  “打虎”重在自身强

  中医重视“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夏季人体营养成分丢失,可以通过秋季食补来恢复。食补应以“清补”为佳,除了积极饮水外,还需要适当增加润肺生津的食材摄取。中医讲“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新鲜的瓜果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既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又可以补充排汗后丢失的各类微量元素,其中以银耳、百合、藕、山药、扁豆、白菜、白萝卜、梨等白色果蔬更适合秋季食用。可搭配苹果、番茄、柚子等酸甘生津食材,减少西瓜、黄瓜等寒凉瓜果摄入,尤其要少食煎炸类食品。对于平素脾胃较弱的孩子,提倡不拘时饮粥,既可以防暑补液,又能增进食欲,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绿豆粥、山药粥、莲子粥、薄荷粥等。

  由于天气骤然变化,衣物增减应及时适当,入秋穿的过暖会助长宝宝“上火”的毛病;但早晚天凉,或者平素体质偏弱的孩子则不能盲目“秋冻”,否则既起不到提高抵抗力的作用,相反会增加感冒风险。建议家长选择透气性和保暖性较好的棉质衣物,并做好“三暖”(暖腹、暖背、暖手脚)防护,尽量减少空调使用,多使用自然风降温换气。

  入秋也是锻炼的好季节,适当的户外运动,既可以增加宝宝对寒热天气变化的适应性,增强呼吸系统抗病能力,又能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和厌食发生。

  秋风萧瑟,万物凋敝,成人触景伤情后人们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的表现,而儿童在秋季入学后,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课程,孩子可能会一时不适应,随之出现情志问题。中医认为这种抑郁不舒的心境与肺气不舒有关,并提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的观点。因此,秋季到来后精神调养也至关重要。如何做才能舒展肺气呢?其实并不难。首先,对于平素情绪低落、爱哭闹的宝宝,可以多让其尝试开心的事情,提高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家长应减少平时对宝宝过多的约束和批评,多以赞扬和褒奖为主,让孩子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全家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美感,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这些尝试都可以帮助开阔心胸、放松心情,以抵消秋季肃杀之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上一篇:网络文学留存时代记忆 百部网文佳作入藏国家图书馆
下一篇:8·18全国护发日丨头屑、头痒、头油、脱发?这十大问题应早知道
友情链接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友情链接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311-86676562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

中浩第一商务北楼22层

邮编:050000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