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榜书介绍 新闻中心 名家介绍 精品长廊 各地名家 大赛作品展 创作园地 联系我们
主页 >创作园地
新闻中心
每日更新 >
相关展示 >
书画动态 >
公告公示 >
热点新闻 更多>>
丈二巨幅榜书“中国... 2020-03-30
雨石:书法是修身之... 2020-03-30
书法收藏不能不知的... 2020-03-30
企业家江阴办书法展... 2020-03-30
桂林百名老年书画家...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中国梦 燕赵情——... 2020-03-30
红色主题书法展 2020-03-30
“我的书法梦—于恩...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大众摄影的滥觞

2020-04-10
         1839年被人们公认为是摄影诞生的一年。在摄影发明的早期,由于技术不完善,拍摄时间长,拍摄费用高等原因,摄影术一直专属于小部分人,能享受到摄影成果的也是小部分人。一直到19世纪末期,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在1884年乔治·伊斯曼成立伊斯曼干版胶片公司;1885年与威廉·沃克推出第一个底片卷筒;1888年推出名为“柯达”的使用胶卷的小型相机,才使得摄影得以走入“大众”。

  摄影传入中国大概是在19世纪末期。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中开始使用照片。20世纪初,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有关摄影的杂志和著作,但中国摄影的大众化进程,因为历史的原因延缓了。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摄影学会1956年成立,《大众摄影》1958年创刊,中国摄影大众化进程才再次出发。之后《大众摄影》一度停刊。直到1979年,中国摄影学会改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努力下,才重新复刊,直到今天。《大众摄影》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摄影杂志,一直秉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艺术和技术并重,图文并茂”的办刊宗旨。不难看出,《大众摄影》的诞生就是为了向大众普及摄影。作为中国第二本创刊的摄影杂志,与《中国摄影》杂志一起在新中国早期肩负着推广摄影的工作。中国摄影“大众化”由此滥觞。

  去年我在旧书摊买到几本早期的《大众摄影》杂志。一本1980年第6期的,一本1985年第6期的和若干本1982年的。那几本杂志纸张已经略微发黄,薄薄的才40页,除了封面外内容几乎黑白,特别喜欢,于是就买了。杂志不贵,五毛一本,买回来发现竟然没有标价。可见当时人们对于金钱的概念是如此看淡。不过那时的杂志已经有广告,只是不像今天的杂志那样占的比重如此之大。翻看杂志目录:1980年第6期的朱羽君《千变万化的拍摄角度》;美国唐·D·尼贝林科的《儿童照片拍摄》;1985年第6期的《动感的表现和瞬间的捕捉—从我的三幅国际获奖作品谈起》;《时机·角度—(柳梢春来早)的构思、拍摄与制作》等优秀摄影文章里面所讲的一些知识,重新刊登在今天的《大众摄影》杂志也未必过时,只需换照片即可。我不由感觉这五毛钱花得太超值了。相比今天我们花几十块钱买的摄影杂志,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广告,已经潜移默化地把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注意力转向器材而忽视了摄影本身。那个时期《大众摄影》刊登给大众的优秀摄影作品,直到今天仍能不因为时间的久远,杂志的残旧,而没了光辉。虽然照片“质量”远远无法与现在的照片相比,但是那时的照片总能透出一股强烈的“摄影的味道”。

  今天,我们在《大众摄影》里看到的照片虽然非常精美,却渐渐失去了 “摄影的味道”。今天,种类繁多的摄影杂志呈现给读者的是充斥着大量PS之痕迹的摄影作品。我们不能否认PS在数码时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众多摄影爱好者对于摄影的理解和认识,就像大多数人对于“滥觞”一词的认识一样有所偏差。

  “滥觞”一词,用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可是因为一个“滥”字,就使得无数人误解为 “泛滥”之意。而且其被错误使用的频率极高,且古今皆有。例如:《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自后宜慎重。”

  因此,中国摄影的大众化普及以《大众摄影》为滥觞,这么说未必不可。可不知道从何时起,此“滥觞”成了彼“滥觞”。现在,包括《大众摄影》在内的大量摄影杂志以及摄影网站上,我们能欣赏到许多精美的摄影作品。表面看中国摄影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然而细细品味,总觉得当下摄影作品少了一股“人味”,或者说是人文气息不足吧。虽说艺术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可是在一些全国性摄影比赛中,往往会有一些普通老百姓看了都觉得不入流的摄影作品获得奖项。摄影网站作为摄影爱好者都能分享作品的平台,可是上面总是充斥着大量有着严重PS痕迹,却缺失人文气息的作品。曾经有一些所谓的圈内人士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摄影只要把PS搞好就能出大作了。可是说那些话的人士,不知道他是否真正跋山涉水蹲点数日甚至数月仅仅为了捕捉最美的日出日落,不知这些人士是否曾经为了拍摄一个精美的瓶子而花将近2小时去布置光线,不知这些人士是否曾经为了某一个纪实题材冒着可能存在的生命危险而身赴第一线呢?自从有摄影以来,当今在摄影史地位最高的摄影师是战地摄影师,他们的图片没有PS,只有真实的生命,每一张照片都是他们的感受。这样的照片不是靠一个电脑软件就可以完成的。

  今天,我们国家人民有钱了,都买得起相机了,以前玩不起的摄影现在玩得起了,可是他们对于什么是摄影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由于一些不负责任的所谓摄影家的误导,使得很多普通的摄影爱好者不自然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进入了盲目推崇PS的“滥觞”。更为可怕的是,在一些摄影专业学习的学生中,对于PS的重视也多过对于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的研究与学习。在我国摄影真正走向大众化,《大众摄影》里关于摄影技术、摄影理念的文章影响了那一代摄影爱好者,才使我国出现了如陈长芬、顾长卫、张艺谋,朱宪民、邓伟等早期摄影师,以及无数默默无名却技艺非凡的摄影家。当然,今天我国还是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师,如陈曼、冯海、刘佳楠等。他们虽然也使用PS,但是你不能忽视他们对于摄影本质的追求。

  胶片时期的摄影与今天数码时代下的摄影技术远远无法比拟,但有一点,无论成像材质如何进步,摄影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与胶片时期的摄影相比,数码时代的摄影技术环节已经大大进步,特别是技术操作性大大简化。然而优秀的摄影作品并不会因为技术简单容易上手了就容易获得。几十年前,像《大众摄影》这样的杂志是摄影普及大众的“滥觞”。今天,像《大众摄影》这样的杂志也该成为引导人们走出误区的“滥觞”。

上一篇:艺术评价能否靠市场来决定
下一篇:论伟大画家巴尔蒂斯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创作园地

大众摄影的滥觞

2020-04-10
         1839年被人们公认为是摄影诞生的一年。在摄影发明的早期,由于技术不完善,拍摄时间长,拍摄费用高等原因,摄影术一直专属于小部分人,能享受到摄影成果的也是小部分人。一直到19世纪末期,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在1884年乔治·伊斯曼成立伊斯曼干版胶片公司;1885年与威廉·沃克推出第一个底片卷筒;1888年推出名为“柯达”的使用胶卷的小型相机,才使得摄影得以走入“大众”。

  摄影传入中国大概是在19世纪末期。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中开始使用照片。20世纪初,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有关摄影的杂志和著作,但中国摄影的大众化进程,因为历史的原因延缓了。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摄影学会1956年成立,《大众摄影》1958年创刊,中国摄影大众化进程才再次出发。之后《大众摄影》一度停刊。直到1979年,中国摄影学会改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努力下,才重新复刊,直到今天。《大众摄影》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摄影杂志,一直秉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艺术和技术并重,图文并茂”的办刊宗旨。不难看出,《大众摄影》的诞生就是为了向大众普及摄影。作为中国第二本创刊的摄影杂志,与《中国摄影》杂志一起在新中国早期肩负着推广摄影的工作。中国摄影“大众化”由此滥觞。

  去年我在旧书摊买到几本早期的《大众摄影》杂志。一本1980年第6期的,一本1985年第6期的和若干本1982年的。那几本杂志纸张已经略微发黄,薄薄的才40页,除了封面外内容几乎黑白,特别喜欢,于是就买了。杂志不贵,五毛一本,买回来发现竟然没有标价。可见当时人们对于金钱的概念是如此看淡。不过那时的杂志已经有广告,只是不像今天的杂志那样占的比重如此之大。翻看杂志目录:1980年第6期的朱羽君《千变万化的拍摄角度》;美国唐·D·尼贝林科的《儿童照片拍摄》;1985年第6期的《动感的表现和瞬间的捕捉—从我的三幅国际获奖作品谈起》;《时机·角度—(柳梢春来早)的构思、拍摄与制作》等优秀摄影文章里面所讲的一些知识,重新刊登在今天的《大众摄影》杂志也未必过时,只需换照片即可。我不由感觉这五毛钱花得太超值了。相比今天我们花几十块钱买的摄影杂志,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广告,已经潜移默化地把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注意力转向器材而忽视了摄影本身。那个时期《大众摄影》刊登给大众的优秀摄影作品,直到今天仍能不因为时间的久远,杂志的残旧,而没了光辉。虽然照片“质量”远远无法与现在的照片相比,但是那时的照片总能透出一股强烈的“摄影的味道”。

  今天,我们在《大众摄影》里看到的照片虽然非常精美,却渐渐失去了 “摄影的味道”。今天,种类繁多的摄影杂志呈现给读者的是充斥着大量PS之痕迹的摄影作品。我们不能否认PS在数码时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众多摄影爱好者对于摄影的理解和认识,就像大多数人对于“滥觞”一词的认识一样有所偏差。

  “滥觞”一词,用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可是因为一个“滥”字,就使得无数人误解为 “泛滥”之意。而且其被错误使用的频率极高,且古今皆有。例如:《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觞,自后宜慎重。”

  因此,中国摄影的大众化普及以《大众摄影》为滥觞,这么说未必不可。可不知道从何时起,此“滥觞”成了彼“滥觞”。现在,包括《大众摄影》在内的大量摄影杂志以及摄影网站上,我们能欣赏到许多精美的摄影作品。表面看中国摄影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然而细细品味,总觉得当下摄影作品少了一股“人味”,或者说是人文气息不足吧。虽说艺术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可是在一些全国性摄影比赛中,往往会有一些普通老百姓看了都觉得不入流的摄影作品获得奖项。摄影网站作为摄影爱好者都能分享作品的平台,可是上面总是充斥着大量有着严重PS痕迹,却缺失人文气息的作品。曾经有一些所谓的圈内人士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摄影只要把PS搞好就能出大作了。可是说那些话的人士,不知道他是否真正跋山涉水蹲点数日甚至数月仅仅为了捕捉最美的日出日落,不知这些人士是否曾经为了拍摄一个精美的瓶子而花将近2小时去布置光线,不知这些人士是否曾经为了某一个纪实题材冒着可能存在的生命危险而身赴第一线呢?自从有摄影以来,当今在摄影史地位最高的摄影师是战地摄影师,他们的图片没有PS,只有真实的生命,每一张照片都是他们的感受。这样的照片不是靠一个电脑软件就可以完成的。

  今天,我们国家人民有钱了,都买得起相机了,以前玩不起的摄影现在玩得起了,可是他们对于什么是摄影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由于一些不负责任的所谓摄影家的误导,使得很多普通的摄影爱好者不自然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进入了盲目推崇PS的“滥觞”。更为可怕的是,在一些摄影专业学习的学生中,对于PS的重视也多过对于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的研究与学习。在我国摄影真正走向大众化,《大众摄影》里关于摄影技术、摄影理念的文章影响了那一代摄影爱好者,才使我国出现了如陈长芬、顾长卫、张艺谋,朱宪民、邓伟等早期摄影师,以及无数默默无名却技艺非凡的摄影家。当然,今天我国还是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师,如陈曼、冯海、刘佳楠等。他们虽然也使用PS,但是你不能忽视他们对于摄影本质的追求。

  胶片时期的摄影与今天数码时代下的摄影技术远远无法比拟,但有一点,无论成像材质如何进步,摄影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与胶片时期的摄影相比,数码时代的摄影技术环节已经大大进步,特别是技术操作性大大简化。然而优秀的摄影作品并不会因为技术简单容易上手了就容易获得。几十年前,像《大众摄影》这样的杂志是摄影普及大众的“滥觞”。今天,像《大众摄影》这样的杂志也该成为引导人们走出误区的“滥觞”。

上一篇:艺术评价能否靠市场来决定
下一篇:论伟大画家巴尔蒂斯
友情链接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友情链接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311-86676562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

中浩第一商务北楼22层

邮编:050000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