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创作园地 |
|
|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创作园地 |
明朝一哥王阳明:我就是不一样的烟火 |
2020-04-10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这是古今圣贤的最高理想。 纵观历史长河,能达到这“三不朽”境界的也不过才两个半人。 半个人说的是曾国藩,而剩下的两个人呢?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另一个则是大明王朝的王阳明。 王阳明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在世界上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不仅哲学上建树颇高,而且能文能武,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无一不精,是古今中外少有的济世奇才 江南自古多才人。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官僚家庭里,王守仁在此降生。 他天生异于常人,在母亲肚子里待了十个多月才出来。据说出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神仙送子,因而祖父便给他取名王云。 可就是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史书上说他到了5岁时居然还口不能言。 某日一高僧至其家,他摸摸王云的头,叹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让他父亲王华给儿子改名王守仁,王华欣然照做,于是王守仁这才开始说话。 九岁那年,父亲王华中了状元,随后举家迁居京城。王守仁读书时非常聪明,不仅饱读四书五经,对于其他书籍也颇感兴趣。 且思想异于常人,在私塾里读书时,某次问老师:“何为人生第一要紧事呢?”老师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官呀!”王守仁反驳道:“不,我认为人生最要紧的事是做一个圣贤之人。” 民间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无志空活百岁,立志须趁早,这样才能为未来打好基础。 王守仁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并且一做就做成了难以逾越的标杆。 十七岁那年,王守仁成了家。然而成婚当日却不见他人影,后来还是他的岳父第二天在一个道士那儿将他找了回去。 原来他与道士坐而论道,竟然忘了结婚一事,此事在当地一时传为奇谈。 1489年,王守仁携夫人返回浙江老家。在路上拜谒娄谅时谈到了了“格物致知”理论,回家后他遍读朱熹著作,研究朱子理学。 为了实践“格物致知”,王守仁去竹林里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结果一无所获,还为此大病一场。从此便对“格物”学说产生了质疑。 所谓空想三年,不如实践一天。整日空想,只会产生无尽的问题;只有亲自去实践,答案才会出现。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 做任何事,只有先行动起来,才有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光说不练,什么也不会得到。 二十来岁时,王守仁考进士未能得中,但是在朝堂上写了一篇文辞兼美的状元赋,招致众人嫉妒。于是再次参加科举时,依然名落孙山。 别人榜上无名都伤心不已,独他一脸淡然:“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在失落潦倒的时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够更好地修行自己。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风雨不动安如山,苦难,是对一个人最好的磨砺。 明武宗正德元年,大太监刘瑾擅权,大肆逮捕反对自己的官员。 时任刑部主事的王阳明因为上疏要求释放这些大臣,结果奏折落到了刘瑾手里。刘瑾大怒,假传圣旨,将王阳明杖责四十,贬至贵州龙场,任从九品驿丞。 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王阳明怎么也没想到,在去往贵州的路上遭到刘瑾手下追杀,最终他伪装跳水自尽,这才勉强逃过一劫。 来到“万山丛薄,苗僚杂居”的龙场,王阳明恪尽职守,勤政爱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还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教化百姓,得到了民众的爱戴。 险恶的生活环境下,王阳明结合自身的痛苦遭遇,日夜反省。某天豁然开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遇到困难,不要急于求助外因,而应该反省自身。活在当下,多问问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外求皆虚妄,最应求助的应是自己的本心。 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了震惊朝廷的叛乱。王阳明接到消息立刻赶往吉安,募兵征讨。但他没有兵符在身,一时无法调兵遣将。 只得来了个疑兵之计,假装传檄各地,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宁王。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八万人,会同自己的部队共十六万人,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 同时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然后让人去与熟知宁王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 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全数落到了宁王手里。随后,李、刘二人果然劝宁王进兵南京,宁王大疑,按兵不动。 等了十多天,宁王发现朝廷并未派兵,于是沿江而下,逼近安庆。 而这时王阳明已经率领临时组建的八万多兵卒攻打宁王的大本营——南昌,南昌守备空虚,宁王又迅速回援。两方人马于鄱阳湖激战三日,最终以宁王兵败告终。 王阳明仅用35天的时间便平定了宁王精心筹划了30年的叛乱,且还是临时组建的军队,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面对生死险境时一颗强大的内心。内心强大,就能绝处逢生,无往而不胜。 此心不动,才能随机而动。而此心不动的秘诀就是平时多读书,锻炼自己的心智,增加自己的修养。 如此,面对危机时才能沉着冷静,坚定自己的信念,以静制动,将对手打败。 嘉靖元年,父亲去世,王阳明回乡守制。两年后受邀至稷山书院讲学,随后又在绍兴创办阳明书院。开始和弟子到处讲学,宣传心学。 有一天,他的弟子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看到了什么?”王艮用一种非常傲娇的口气回曰:“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王阳明看出了他的不满,于是说:“你看到满街都是圣人,满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一句话道出了一个人为人处世应该具有的修养和教化别人的方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心存善意,对他人包容、友爱,这样的人,无论谁都会愿意亲近。 当你抱怨时,应该省视自我,是否修为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世界并没有亏欠你,大多时候,是你亏欠了自己! 1527至1528年,王阳明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告老还乡。 船行至章江河畔,王阳明自感撑不到家乡,于是让人帮他更换了衣服,倚着侍从坐了一夜。临终前,弟子周积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君子坦荡荡,生时如此,死时亦如此!他的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风曾抚我襟,雨曾滋我心,我曾挥挥两袖轻。王阳明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文韬武略样样在行。 他的心学,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他的思想中受益匪浅。 连日本的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都是他的铁杆粉丝,直接在自己的随身腰牌上刻写:“一生伏首拜阳明。” 垂髫之年出语迟,未想竟是龙凤姿。留得千秋功业在,代代传与后人知。这世上,就有那么一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我们穷尽一生所求的,也不过是像王阳明先生那样: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
上一篇:谈伦勃朗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 |
下一篇:一日一字:灸 |
|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
|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311-86676562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 中浩第一商务北楼22层 邮编:050000 |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