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纪念馆内景
吴越,1958年出生于艺术世家,祖籍浙江安吉,其曾祖父为海派先驱吴昌硕先生,祖父吴东迈、父亲吴长邺均是中国著名书画家。幼年时受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以及家庭的艺术熏陶开始习画,20岁后得到艺术大师王个簃先生和曹简楼先生的亲授,专攻吴昌硕先生的艺术。其绘画上以牡丹、紫藤、杜鹃、水仙等大写意花卉见长。现任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上海市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常务理事、西泠印社社员、浦东新区政协委员、浦东政协各界人士书画会常务副会长。曾多次赴日本参加吴昌硕四代艺术展等大型艺术展览。2016年,为迎接G20峰会,他的“凌霄花图”和“紫藤图”被邀请参加全国优秀艺术家作品展。
中国书画院艺术家采访小组此次的目的地距离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不到一千米,是一幢坐落于浦东陆家嘴绿地中心一隅的颇有古风的建筑物,即是吴昌硕纪念馆。该优秀建筑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乃两层石库门建筑,墙壁均为老式的镂空木板搭建而成。其中展出了图片、书刊和画集共百余件,昌硕先生生前所用的文房四宝、书信、诗稿用具等也都有展出,甚至连其起居环境也在馆内被重现。而今日服务小组前往纪念馆,是为拜访吴昌硕纪念馆的执行馆长——吴越老师。
吴昌硕纪念馆内景
吴昌硕先生与虚谷、任伯年以及蒲华被共称为“清末海派四杰”。
其“诗”、“书”、“画”、“印”四艺并进,尤以绘画而享誉海内外。吴昌硕先生幼年以刻章为爱好,随后又苦学石鼓文,三十岁以后跟随同乡潘芝畦开始习画。刻章和书法的功底使先生笔法遒劲、用墨浑厚,为绘画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因而吴昌硕学画虽晚,却不为所限。他的画着重创新,也不反对师法经典,其作品多以泼墨写大叶,以草隶作盘藤,常取“之”字或对角型构图,奔放中有章法,规整中寓生动。再以题款与画面作相应的章法布局,磅礴气势顿出。先生作为海派先驱,对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沙孟海、徐悲鸿等中国近代的许多绘画大师都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
昌硕先生
吴门一族,不光是吴昌硕先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后辈们也都“孜孜于艺,力求法备气至,毋堕家声”。其子吴东迈、其孙吴长邺都是中国著名的绘画家,穷尽毕生之力钻研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扬广大而不懈努力。吴越老师作为昌硕先生的第四代传人,处在新时代的洪流之中,也从来没在众多诱惑中迷失,而是一心一意以绘事为业。
吴越老师在绘画上把昌硕先生“以气、神为主”“画当出己意”的理念奉为座右铭,认真学习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专攻大写意画风,以秦篆石鼓线条入画,做到“力透纸背”、“力能扛鼎”,不仅对于作品本身笔精墨妙的形式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可使笔法作为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因素更增加其审美价值,拓宽了表现的领域,提升了画面基础元素的质量,从而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吴越老师还善用没骨法写花卉,其笔下的紫藤、牡丹、水仙、丹荔、凌霄花等奔放醇厚、质朴古艳。而在画的构图上,注重题款和印章对于画面和谐性的修饰度,力求利用题款与画面的结合使画面的欣赏性和文学性提升上新高度。一方面他秉承先祖遗风,另一方面又汲取了日本现代书法绘画的某些元素,融合贯通,另辟新意。他的作品,已经不单单是对先祖作品的一种传承和模仿,还是一种在当代艺术潮流下的创新。诚如孙过庭所说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论断,认为要继承古代经典,但有不能完全脱离时代,应在沿袭中有创新,在继承中有发展。
吴越作品
吴越作品
吴越作品
除了自身的创作,吴越老师还对吴昌硕先生艺术的传承做出了很多努力。当代的中国虽然经济已有了长足发展,对艺术和文化却仍不够重视。吴昌硕先生蜚声日本,对日本的很多流派都影响深远,但在中国,却仍有许多国人不知道这个大师的存在。吴越老师表示,艺术的民众性不可或缺,艺术的生命力会因为缺少大众的传承而衰竭。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的文化为自己所知所解,把自己的文化继承下去,永世流传。因此他现在绘画之余,都在致力于把吴昌硕纪念馆运营好,向国人传播海派文化数百年来的优秀文化理念。除此之外,吴越老师还每年数次受邀赴日本去讲授吴昌硕先生的艺术,2008年初也曾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随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代表团出访西欧诸国并参加中国、匈牙利友好年的开幕仪式。他希望在传承与发展的同时,也能把海派艺术的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国的绘画艺术走向世界。
作为大师后裔,吴越老师在继承和弘扬先祖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不靠大师的庇荫做事业,而是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弘扬海派文化、中国文化的责任,真真切切地去从事绘画业,努力在时代的变迁中创造新的历史、做好他能做好的事,励精图治,弘艺中华,这点也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尊敬的!
吴越老师与采访小组成员在吴昌硕纪念馆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