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榜书介绍 新闻中心 名家介绍 精品长廊 各地名家 大赛作品展 创作园地 联系我们
主页 >新闻中心 > 相关展示
新闻中心
每日更新 >
相关展示 >
书画动态 >
公告公示 >
热点新闻 更多>>
丈二巨幅榜书“中国... 2020-03-30
雨石:书法是修身之... 2020-03-30
书法收藏不能不知的... 2020-03-30
企业家江阴办书法展... 2020-03-30
桂林百名老年书画家...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中国梦 燕赵情——... 2020-03-30
红色主题书法展 2020-03-30
“我的书法梦—于恩...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翁同龢后人向上博捐赠珍贵明清书画

2020-03-30
 

记者日前从上海博物馆获悉,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的第五世孙翁万戈向该馆捐赠了明代画家沈周的《临戴进谢安东山图》和清代画家王原祁的《杜甫诗意画巨轴》。目前两幅画作已运抵国内,初定本月24日在上海举办交接仪式。

据翁万戈的侄子翁以钧透露,这次捐给上海博物馆的两幅画作,算是翁万戈的最后一次捐赠了。“他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清楚得很,他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好了,不能再拖延了,才做了最近的捐赠决定。”据悉,翁万戈在自己百岁寿辰前一两个月,就向上海博物馆表达了捐赠意向,时任上博副馆长陈克伦专门赶往波士顿,一方面是参加祝寿活动,同时也是商谈如何把赠画移交给上海博物馆。双方在波士顿签订两幅画作移交合同。

翁以钧表示,之所以选择捐给上博,第一,翁万戈出生在上海;第二,翁万戈赴美留学是从上海离开的;第三,翁万戈后来回中国,经常去上海博物馆,他和历任馆长都是好朋友,对上博非常了解。相比之下,他觉得上海博物馆的软硬件设施都很不错,所以就选择了上海博物馆。

这已不是翁氏家藏艺术品第一次入藏上海博物馆。2016年,翁万戈便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将梁楷《道君像》转让给该馆,算上此次捐赠的沈周的《临戴进谢安东山图》、王原祁的《杜甫诗意画巨轴》,上海博物馆收藏了翁氏六代家藏书画文物中最为重要的其中三件。

其中,梁楷《道君像》,是翁氏书画藏品中唯一的重要宋画,也是唯一存世的早年梁楷工笔白描真迹。此为道家经折扉画,纸本,高25.9厘米,宽73.7厘米;有折纹五道,把全幅分成几乎相等的六段。显然它是一件经折装的册前扉画,原为六页,后来装裱成卷。上世纪80年代,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在编辑《梁楷全集》时特意将《道君像》安排在卷首第一件的醒目位置,足见该画作的重要性。

此次入藏的《临戴进谢安东山图》,则是明代知名画家沈周重要的青绿山水画作,画面左上有两行沈周简短的题款:“钱塘戴文进谢安东山图,庚子(1480)长洲沈周临。”题记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原有戴进所作的一幅《谢安东山图》,沈周见到后将此画临摹下来,画中钤有沈周的二方常见印章“启南”“石田”。画面为较为浓重的青绿设色,在沈周的绘画中绝无仅有。

而 《杜甫诗意画巨轴》,是清初 “四王”之一王原祁尺幅最大的一幅画作。它是画家根据杜甫的诗句“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合香”所创作的青绿山水。据记载,光绪十三年(1887年)夏,翁同龢于琉璃厂茹古斋见此画轴,惊为“巨观”,五天后以重金将其连同董其昌与戴本孝的两件画册买下。在日记中,他郑重地写下“自恨好画成癖,犯多欲之戒”,言辞中不无悔恨,然而对于心仪的书画,他依旧是欲罢不能,毫无免疫力。“我生爱书兼爱画,不惜倾囊与倒囷。”

翁万戈是清代翁同龢的五世孙,他本人是一位中国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翁氏家藏可谓是美国顶级的中国艺术品私人收藏,并以其作品质量上乘、大师序列恢弘、保藏状态良好和流传著录清晰而见长。

>>相关阅读

历经数十年跨越14000公里,成就一份书缘

翁万戈与上海有着深厚的情谊,除了将家藏的珍贵书画作品转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外,翁氏六代珍藏的最重要的藏书以及文献都已“安家”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与翁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年前。2000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上图获得翁万戈转让的“翁氏藏书”,即晚清名臣翁同龢的旧藏善本。这一事件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至今仍为国内藏书界人士津津乐道。

据见证整个入藏过程的古籍研究专家陈先行透露,当初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价格有点高,但很快人们发现物超所值。这批“翁氏藏书”共80种542册,其中仅宋刻本就达11种,《集韵》《邵子观物内外篇》《长短经》《重雕足本鉴诫录》《会昌一品制集》《丁卯集》《嵩山居士集》等均为海内外孤本,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无可估量。

除了本身的价值,“翁氏藏书”的入藏还使得离散民间多年的“清代怡亲王府藏书”收归一处。怡府主人弘晓是乾隆皇帝的兄弟,喜好典籍,所收藏的大多是人间罕见秘本。据说,当年编纂《四库全书》时,别人都奉乾隆之命进献藏书,唯独怡府没有参与。于是出现世人以为失传之书,而在怡府却有收藏的情况。譬如元代《农桑辑要》,因为没有原本,《四库全书》只能采用《永乐大典》辑佚本,后来才知道怡府藏有元刻孤本(今藏上海图书馆)。因此,怡府的藏书价值极高,令众多学者向往。

同治初年,慈禧太后联手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将包括怡亲王在内的八名顾命大臣处死,怡府随之没落。怡府书库终被打开,藏书无可奈何地散落。当时捷足先登买到怡府藏书的主要有四家——山东聊城杨绍和海源阁、江苏吴县潘祖荫滂喜斋、浙江仁和朱学勤结一庐以及江苏常熟翁同龢均斋(正是买到了怡府旧藏宋明州本《集韵》后,翁氏将书斋命名为“均斋”)。陈先行说:“滂喜斋的部分善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被上图收购,结一庐的大部分藏书也在80年代初由张子美捐赠给上图,倘若翁氏藏书也能为上图所得,那么三家藏书中的怡府旧藏岂不是亲人离散复聚?”结局正如人愿——“亲人团聚”。

“翁氏藏书”入藏后,上海图书馆备加爱护、悉心整理,特制古楠木书盒予以贮存,以特藏、扫描、研讨、出版、展览的形式,发挥“翁氏藏书”的应有价值。如2001年,对翁氏藏书中的宋、元版本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在上图古籍阅览室开放阅读,为读者的研究利用提供了方便。2010年,邀请上海各古籍收藏机构的专家,举行了纪念“翁氏藏书”回归十周年暨图书馆历史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

同年9月,在上图举行的年度文献精品展 “琅函鸿宝——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展”上,展示了十部翁氏藏书中的宋刻本,出版了《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展览期间,翁万戈亲临现场参观。上图对翁氏藏书的研究还体现在翁氏题跋的整理上,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中,收录了61部善本的翁氏题跋,首次集中揭示了一批翁同龢等在善本古籍上的亲笔题跋。此外还影印出版了《长短经》《重雕足本鉴诫录》。“翁氏藏书”中的《集韵》等13种珍本经上海图书馆申报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

感慨于上海图书馆对“翁氏藏书”的珍爱,2015年,翁万戈又将家藏《翁同龢日记》稿本47册,翁同龢档案资料600余件捐赠于上海图书馆。据悉,这是翁万戈及其子女认真考察各家图书馆收藏条件、研究团队、服务理念之后,做出的慎重决定。这次回归的“翁氏文献”中,仅翁同龢日记稿本就有47册。该日记起自清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一日(1858.7.31),止于清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6.27),即他逝世前七天,持续时间长达46年之久,是研究晚清极重要的第一手历史材料。一年后,上海图书馆推出特展“琼林济美——上海图书馆翁氏藏书与文献精品展”,以实际行动回应翁氏家族的信任。

据透露,先后入藏上海图书馆的“翁氏藏书”“文献”,是翁万戈1948年从天津经上海运至美国的。历经数十年的沧桑,它们跨越14000公里的距离,最终又回到上海,这种曲折的经历,成就的是一份书缘,也是一段传奇。

上一篇:“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川沙古镇书画摄影汉服秀举办
下一篇:《艺展中国》桂雍书画作品展
每日更新 >
111
相关展示 >
111
书画动态 >
111
公告公示 >
111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 相关展示

翁同龢后人向上博捐赠珍贵明清书画

2020-03-30
 

记者日前从上海博物馆获悉,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的第五世孙翁万戈向该馆捐赠了明代画家沈周的《临戴进谢安东山图》和清代画家王原祁的《杜甫诗意画巨轴》。目前两幅画作已运抵国内,初定本月24日在上海举办交接仪式。

据翁万戈的侄子翁以钧透露,这次捐给上海博物馆的两幅画作,算是翁万戈的最后一次捐赠了。“他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清楚得很,他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好了,不能再拖延了,才做了最近的捐赠决定。”据悉,翁万戈在自己百岁寿辰前一两个月,就向上海博物馆表达了捐赠意向,时任上博副馆长陈克伦专门赶往波士顿,一方面是参加祝寿活动,同时也是商谈如何把赠画移交给上海博物馆。双方在波士顿签订两幅画作移交合同。

翁以钧表示,之所以选择捐给上博,第一,翁万戈出生在上海;第二,翁万戈赴美留学是从上海离开的;第三,翁万戈后来回中国,经常去上海博物馆,他和历任馆长都是好朋友,对上博非常了解。相比之下,他觉得上海博物馆的软硬件设施都很不错,所以就选择了上海博物馆。

这已不是翁氏家藏艺术品第一次入藏上海博物馆。2016年,翁万戈便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将梁楷《道君像》转让给该馆,算上此次捐赠的沈周的《临戴进谢安东山图》、王原祁的《杜甫诗意画巨轴》,上海博物馆收藏了翁氏六代家藏书画文物中最为重要的其中三件。

其中,梁楷《道君像》,是翁氏书画藏品中唯一的重要宋画,也是唯一存世的早年梁楷工笔白描真迹。此为道家经折扉画,纸本,高25.9厘米,宽73.7厘米;有折纹五道,把全幅分成几乎相等的六段。显然它是一件经折装的册前扉画,原为六页,后来装裱成卷。上世纪80年代,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在编辑《梁楷全集》时特意将《道君像》安排在卷首第一件的醒目位置,足见该画作的重要性。

此次入藏的《临戴进谢安东山图》,则是明代知名画家沈周重要的青绿山水画作,画面左上有两行沈周简短的题款:“钱塘戴文进谢安东山图,庚子(1480)长洲沈周临。”题记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原有戴进所作的一幅《谢安东山图》,沈周见到后将此画临摹下来,画中钤有沈周的二方常见印章“启南”“石田”。画面为较为浓重的青绿设色,在沈周的绘画中绝无仅有。

而 《杜甫诗意画巨轴》,是清初 “四王”之一王原祁尺幅最大的一幅画作。它是画家根据杜甫的诗句“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合香”所创作的青绿山水。据记载,光绪十三年(1887年)夏,翁同龢于琉璃厂茹古斋见此画轴,惊为“巨观”,五天后以重金将其连同董其昌与戴本孝的两件画册买下。在日记中,他郑重地写下“自恨好画成癖,犯多欲之戒”,言辞中不无悔恨,然而对于心仪的书画,他依旧是欲罢不能,毫无免疫力。“我生爱书兼爱画,不惜倾囊与倒囷。”

翁万戈是清代翁同龢的五世孙,他本人是一位中国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翁氏家藏可谓是美国顶级的中国艺术品私人收藏,并以其作品质量上乘、大师序列恢弘、保藏状态良好和流传著录清晰而见长。

>>相关阅读

历经数十年跨越14000公里,成就一份书缘

翁万戈与上海有着深厚的情谊,除了将家藏的珍贵书画作品转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外,翁氏六代珍藏的最重要的藏书以及文献都已“安家”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与翁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年前。2000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上图获得翁万戈转让的“翁氏藏书”,即晚清名臣翁同龢的旧藏善本。这一事件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至今仍为国内藏书界人士津津乐道。

据见证整个入藏过程的古籍研究专家陈先行透露,当初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价格有点高,但很快人们发现物超所值。这批“翁氏藏书”共80种542册,其中仅宋刻本就达11种,《集韵》《邵子观物内外篇》《长短经》《重雕足本鉴诫录》《会昌一品制集》《丁卯集》《嵩山居士集》等均为海内外孤本,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无可估量。

除了本身的价值,“翁氏藏书”的入藏还使得离散民间多年的“清代怡亲王府藏书”收归一处。怡府主人弘晓是乾隆皇帝的兄弟,喜好典籍,所收藏的大多是人间罕见秘本。据说,当年编纂《四库全书》时,别人都奉乾隆之命进献藏书,唯独怡府没有参与。于是出现世人以为失传之书,而在怡府却有收藏的情况。譬如元代《农桑辑要》,因为没有原本,《四库全书》只能采用《永乐大典》辑佚本,后来才知道怡府藏有元刻孤本(今藏上海图书馆)。因此,怡府的藏书价值极高,令众多学者向往。

同治初年,慈禧太后联手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将包括怡亲王在内的八名顾命大臣处死,怡府随之没落。怡府书库终被打开,藏书无可奈何地散落。当时捷足先登买到怡府藏书的主要有四家——山东聊城杨绍和海源阁、江苏吴县潘祖荫滂喜斋、浙江仁和朱学勤结一庐以及江苏常熟翁同龢均斋(正是买到了怡府旧藏宋明州本《集韵》后,翁氏将书斋命名为“均斋”)。陈先行说:“滂喜斋的部分善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被上图收购,结一庐的大部分藏书也在80年代初由张子美捐赠给上图,倘若翁氏藏书也能为上图所得,那么三家藏书中的怡府旧藏岂不是亲人离散复聚?”结局正如人愿——“亲人团聚”。

“翁氏藏书”入藏后,上海图书馆备加爱护、悉心整理,特制古楠木书盒予以贮存,以特藏、扫描、研讨、出版、展览的形式,发挥“翁氏藏书”的应有价值。如2001年,对翁氏藏书中的宋、元版本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在上图古籍阅览室开放阅读,为读者的研究利用提供了方便。2010年,邀请上海各古籍收藏机构的专家,举行了纪念“翁氏藏书”回归十周年暨图书馆历史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

同年9月,在上图举行的年度文献精品展 “琅函鸿宝——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展”上,展示了十部翁氏藏书中的宋刻本,出版了《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展览期间,翁万戈亲临现场参观。上图对翁氏藏书的研究还体现在翁氏题跋的整理上,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中,收录了61部善本的翁氏题跋,首次集中揭示了一批翁同龢等在善本古籍上的亲笔题跋。此外还影印出版了《长短经》《重雕足本鉴诫录》。“翁氏藏书”中的《集韵》等13种珍本经上海图书馆申报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

感慨于上海图书馆对“翁氏藏书”的珍爱,2015年,翁万戈又将家藏《翁同龢日记》稿本47册,翁同龢档案资料600余件捐赠于上海图书馆。据悉,这是翁万戈及其子女认真考察各家图书馆收藏条件、研究团队、服务理念之后,做出的慎重决定。这次回归的“翁氏文献”中,仅翁同龢日记稿本就有47册。该日记起自清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一日(1858.7.31),止于清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6.27),即他逝世前七天,持续时间长达46年之久,是研究晚清极重要的第一手历史材料。一年后,上海图书馆推出特展“琼林济美——上海图书馆翁氏藏书与文献精品展”,以实际行动回应翁氏家族的信任。

据透露,先后入藏上海图书馆的“翁氏藏书”“文献”,是翁万戈1948年从天津经上海运至美国的。历经数十年的沧桑,它们跨越14000公里的距离,最终又回到上海,这种曲折的经历,成就的是一份书缘,也是一段传奇。

上一篇:“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川沙古镇书画摄影汉服秀举办
下一篇:《艺展中国》桂雍书画作品展
友情链接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友情链接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311-86676562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

中浩第一商务北楼22层

邮编:050000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