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榜书介绍 新闻中心 名家介绍 精品长廊 各地名家 大赛作品展 创作园地 联系我们
主页 >新闻中心 > 书画动态
新闻中心
每日更新 >
相关展示 >
书画动态 >
公告公示 >
热点新闻 更多>>
丈二巨幅榜书“中国... 2020-03-30
雨石:书法是修身之... 2020-03-30
书法收藏不能不知的... 2020-03-30
企业家江阴办书法展... 2020-03-30
桂林百名老年书画家...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中国梦 燕赵情——... 2020-03-30
红色主题书法展 2020-03-30
“我的书法梦—于恩... 2020-03-30
“中国梦·... 2020-03-30

展馆里的奥地利百年故事

2020-03-30
 

  展览现场

  林苗苗

  对于熟悉艺术史的人来说,提到奥地利绘画,马上就能想到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和埃贡·席勒(1890—1918),他们都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画家。但这一流派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资料相对鲜见。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推出的“奥地利百年绘画展1860—1960”,讲述了1860至1960这一百年间奥地利绘画的发展变迁。首次在中国大陆系统展示克利姆特、席勒等人的绘画展,意在以观众体验为主,将学术价值和教育思考融入其中,借展览讲述一个百年故事。

  策划奥地利展公共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虽然展览的参与对象不同,像是一个散点透视,但展览应该是一个由点及面的过程,它最终是要表达一个概念——为观众讲述以维也纳分离派为代表的奥地利艺术的故事。因此,在奥地利展里,从展陈设计到展品挖掘,我们始终围绕这个中心。既采用了配合讲解、讲座、沙龙、馆校合作教学等博物馆教育的基本模式,又邀请非专业人士从自己的视角解读作品,分享心得。我们把活动设计成一个大的整体,每个形式都为了娓娓道来这个关于绘画的百年故事。

  “讲故事”这一教育概念,在当今美国博物馆界很受欢迎,即如何帮助观众从展览里带走信息(take away message)。我们也是以此为目标,希望观众透过100年的艺术变迁,真切体悟到画家是如何从表现主义汲取营养,把装饰绘画、几何、梦境的素材集合在一起,进行创作的。如在展示克里姆特的素描作品《男人正面肖像》时,我们特意在说明牌里介绍了克里姆特的代表作《吻》,由此,观众可以发现克里姆特早期和巅峰时期作品所呈现出的迥异风格。又如席勒的作品《穿深色丝袜、用手支撑身体的金发裸体的女子》,虽谈不上唯美,但它确是席勒创作时的内心写照——不安的、神经质的内心世界。作品旁的辅助说明牌,也意在很好地帮助观众了解这位28岁艺术鬼才的短暂一生。

  围绕展览资源的教育形式很多,但从某种程度讲,观众从我们的展览活动里“带走”的越多,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越有价值。

上一篇:中国当代书法的病根在于观念认识上的错误
下一篇:从十一届国展看书坛风向标
每日更新 >
111
相关展示 >
111
书画动态 >
111
公告公示 >
111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 书画动态

展馆里的奥地利百年故事

2020-03-30
 

  展览现场

  林苗苗

  对于熟悉艺术史的人来说,提到奥地利绘画,马上就能想到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和埃贡·席勒(1890—1918),他们都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画家。但这一流派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资料相对鲜见。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推出的“奥地利百年绘画展1860—1960”,讲述了1860至1960这一百年间奥地利绘画的发展变迁。首次在中国大陆系统展示克利姆特、席勒等人的绘画展,意在以观众体验为主,将学术价值和教育思考融入其中,借展览讲述一个百年故事。

  策划奥地利展公共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虽然展览的参与对象不同,像是一个散点透视,但展览应该是一个由点及面的过程,它最终是要表达一个概念——为观众讲述以维也纳分离派为代表的奥地利艺术的故事。因此,在奥地利展里,从展陈设计到展品挖掘,我们始终围绕这个中心。既采用了配合讲解、讲座、沙龙、馆校合作教学等博物馆教育的基本模式,又邀请非专业人士从自己的视角解读作品,分享心得。我们把活动设计成一个大的整体,每个形式都为了娓娓道来这个关于绘画的百年故事。

  “讲故事”这一教育概念,在当今美国博物馆界很受欢迎,即如何帮助观众从展览里带走信息(take away message)。我们也是以此为目标,希望观众透过100年的艺术变迁,真切体悟到画家是如何从表现主义汲取营养,把装饰绘画、几何、梦境的素材集合在一起,进行创作的。如在展示克里姆特的素描作品《男人正面肖像》时,我们特意在说明牌里介绍了克里姆特的代表作《吻》,由此,观众可以发现克里姆特早期和巅峰时期作品所呈现出的迥异风格。又如席勒的作品《穿深色丝袜、用手支撑身体的金发裸体的女子》,虽谈不上唯美,但它确是席勒创作时的内心写照——不安的、神经质的内心世界。作品旁的辅助说明牌,也意在很好地帮助观众了解这位28岁艺术鬼才的短暂一生。

  围绕展览资源的教育形式很多,但从某种程度讲,观众从我们的展览活动里“带走”的越多,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越有价值。

上一篇:中国当代书法的病根在于观念认识上的错误
下一篇:从十一届国展看书坛风向标
友情链接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

友情链接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311-86676562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

中浩第一商务北楼22层

邮编:050000

中华榜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4

电话:0311-86676562

法律顾问:河北高志廷律师事务所

e-mail:bangshuchina@126.com 中华榜书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04056号-2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69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