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12月17日消息 继去年推出“靳尚谊:向维米尔致意”后,昨起,中央美院再次为另一位年逾七旬的著名油画家朱乃正举办研究展——“‘黑白东西’——朱乃正艺术思行研究展”。只是,此番亮相的油画颇有些特殊:色彩完全褪去绚烂,只留黑白两色;而且,诸多书法作品或与油画并列,或直接进入油画。而这一切正呼应了画展主题:“黑白东西”——既可分开理解为东西方,也能连读为不惹人注意的物件。
朱乃正早年油画《青海长云》、《国魂》和《金色季节》,曾为他赢得美术界的声誉,而其素描人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谓影响了一代人。不过,他的书法技艺和聊以自娱的水墨画并不为太多人知晓。本次展览包含了从学院素描习作到油画风景、水墨、书法等临摹和创作的一百多件作品,时间跨度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年约60年。
位于央美美术馆三层的展厅,已经被布置成参展者虚拟的生活空间——有会客室,有书房,还有小庭院,且它们被新砌的“墙壁”一一分隔开来。每个功能区都粘贴有醒目的“关键词”,朱乃正手书的苏东坡《赤壁赋》端挂会客室墙面,一旁的“励志”二字,提醒着参观者:这篇赋是画家常借以自勉的人生信条。书房的条桌上,笔墨纸砚皆备,“研习”和“论艺”是理所当然的关键词,这里既有巨幅的书法长卷《王维诗四首》,也有再现苍茫大地的纸上水墨《孤翎》、《落雁》和《岩上三棵松》。而在曲径通幽的小庭院里,一长溜状如石碑的纸面上,铭镌着朱乃正曾经在各地留下的墨迹。
“这不仅是一次画展,整体还可以看作为一个装置艺术。”展览策展人曹星原介绍说,她希望如此安排能帮助参观者从一个全新角度走进“油画民族化”的老话题。在她看来,自从一百多年前油画传入中国始,不少画家期望对西方绘画进行外界干预式的改造,使之成为一种表现中国思想内涵的手法。“这个展就是尝试以朱乃正的一批黑白两色的作品来探讨中国绘画有着怎样的特点,与西画不同之处在哪里,他笔下融入了深厚中国本土精神的油画是什么样的?”
在传统的水墨画里,很难见到天的模样。而无论是《孤翎》,还是《落雁》,由黑白两色浸染而出的天空更显辽阔。“它并不是一个回顾展,而是一个个案,从我在美院学习开始,工作之后又回来,这么一个漫长过程,我的艺术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它都有怎样的文化内涵?这一点是这个展览最重要的。”朱乃正告诉记者,早在50多年前,他就想过要画出中国油画,“当年徐悲鸿先生等前辈都有非常深厚的国学基础,他们并不追求任何时尚的东西,而是要表达出中国精神。”他说,不少人常常以为写生是西方美术教育的专利,岂不知传统中国绘画也强调写生。
在一片黑白颜色里,展厅顶部用红漆涂出的“思”、“悟”、“行”三个大字分外抢眼,它们正是朱乃正黑白系列作品的三部曲。一批注明为西北油画写生的作品,虽然画幅小,但画面空旷孤寂,偶尔有一两匹马、一两只鸟,或是一条通往不知何处去的河流、小径。“中国的文人画讲究画面之外的诗情,而西方绘画更关注真实形象。”朱乃正说,尽管自己出身油画系,经过科班训练,但是他的作品不再完全以对“真实”的视觉现象的描绘作为目的,而是提出以主观的“造境”作为绘画的至高境界。在他看来,一幅色彩典雅的古代仕女画,或是一幅宗教画,不会被史论家标上“意境”作为评论作品的主题。正如同一幅成功的人物油画一样,很少有人将意境深远与否作为主要讨论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