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纪实

河北:让人民群众共享“创城红利”(图)

2017年09月12日08:48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创城红利”

  以文化人,增添城市独特魅力。建设文化厚重的城市,用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厚植城市气质,让人民群众共乘城市文明“复兴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城市文明,是河北创城的文化目标。

  “文明礼让 先下后上”“座位有限 爱心无限”“别让美味成为怪味”……在省会石家庄25个地铁站和33列地铁列车上,类似的文明提示随处可见,传递文明的同时也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一”小长假期间,唐山南湖世园会核心会址游人如织。院内的“好人甬路”吸引着广大游客的目光——百余米长的小路上,铺设着50块“好人足迹”模板,上面印着“唐山好人”的姓名、真人足迹、个人事迹和“大爱唐山”标识。作为全国第一条记录普通百姓道德事迹的“平民星光大道”,“好人甬路”已成为唐山建设文明城市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四个全面”“两学一做”、雷锋精神、北戴河故事等为主题,通过微展墙、微展廊、微广场、微标语等形式,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推出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公益广告,设置在全区大街小巷和游人众多的沿海线,实现公共场所商业广告“零空间”、公益广告全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自然地嵌入了百姓生活场景。

  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质,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古城正定,文明新韵。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正定注重发挥古城历史文化厚重的优势,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

  荣国府景区按照4A标准复新修缮,周边45户临街建筑进行了明清风格改造,成为古城片区改造的标杆;隆兴寺周边开展环境整治,新建23处单体建筑,改造提升周边10处历史建筑,成为历年来隆兴寺周边改造范围最大、最彻底的提升工程……经过提升改造,正定焕发着千年古郡的历史风貌、产业新城的现代风采、美丽田园的乡村风光。

  定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如何通过创城,增强城市辐射力、竞争力?

  定州市积极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广大群众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有的从公共场所被管理者转变为主动管理者,有的从上访户转变成文明先锋……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小学生,群众主动参与捡拾垃圾、疏导交通等志愿服务。

  创城让定州的辐射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千年古都实现了华丽转身。

  一座城,就是一座文化中心。廊坊市把文化重心倾向基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强力推动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了廊坊市文化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好人善行功德馆,以及霸州博物馆、中国自行车博物馆、中华戏曲大观园、李少春大剧院、益津书院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让群众尽享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

  迁安市实施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全国一流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免费开放,连续13年组织开展“魅力水城之夜”群众文化展演活动,吸引观众500余万人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引领了文明风尚。

  盛夏时节,走进张家口市经开区东宁街社区的活动中心,舞蹈队的队员们正在舞蹈室内练习腰鼓,还有市民挥毫泼墨作画,有的在练习唢呐,有的在下棋。社区居民赵阿姨说,活动中心翻新扩建后,每天来参加活动的居民络绎不绝。

  邯郸市除送演出进学校外,还探索了戏前说戏、角色和行当体验互动等活动形式,采取戏曲课堂、组建戏曲社团、编创戏曲广播操等措施,收集汇总包括河北梆子、豫剧、平调落子等40个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共151个演出剧目,组织知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到学校传授戏曲知识,表演戏曲片段,实施旨在让百所学校学戏曲、千余所学校看戏曲、百万学生每人每年看一场戏曲的“百千万育苗行动”,将戏曲文化的传承火种根植于百万学生心间,让优秀传统文化成风化人。

  创城给河北人民带来了文化盛宴,文化生活彰显出了城市特有的气度风韵。

(责编:陈思危、陈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