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别号风月主人、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荆蛮 民、沧浪漫士、曲全叟等,江苏无锡人。擅画山水、竹石、枯木,“元四家”之一,也是元代对于后世影响最大的画家。绘画、书法、诗词,倪云林无所不精,对于 倪云林独具特色的简逸书法,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云:“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倪云林在绘画方面的成就最高。 其传世作品是“元四家”中最多的,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 《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迂翁画在胜国时可称逸品。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历代唯张志和、庐鸿可无愧色,宋 人中米襄阳在蹊径之外,余皆从陶铸而来。元之能者虽多,然禀承宋法稍加萧散耳。吴仲圭大有神气,黄子久特妙风格,王叔明奄有前规,而三家皆有纵横习气,独 云林古淡天真,米痴后一人而已。”清一峰道人道:“元代高士之中,首推倪黄”。倪云林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其绘画风格随时间推移逐 渐发生改变。最早期的作品对后期所注重的神韵并没有太多讲究,相反十分注重“形似”,画作严谨规整,且设有浓郁色彩,墨也比较湿润厚重。他在《为方厓画山 就题》诗中说:“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后期风格则大不相同,首先在于形 态上的区别。注重“神似”后的倪云林在景物形态、画面剪裁及笔墨用法上下了很大功夫,最直观的效果是景象更为随意平淡,清纯疏简。倪云林不喜设色,认为这 会破坏山水画该有的质朴美感。《六砚斋笔诀》载:“倪云林着色山水,余见五、六幅各有意态。戊辰三月在金陵,王越石示余一幅,乃为周南老作者云岚霞霭,尤 极鲜丽。所写松皆枯毫渴笔,就意为之,而天趣溢出,周南老题云:云林小景,著色者甚少,尝客寒斋,间作一、二,观共绘染,深得古法,殊不易也。”极少着 色,善用枯笔,技法精湛,画面简洁清雅,渗透荒疏意趣,笔墨与性情统一,这些是倪云林的绘画特点,也是其过人之处。
元代士人都有着不 受 世俗影响的理想化追求,他们这种对现实的超越展现于景物描绘的自然脱俗上。对于倪云林作品的脱俗,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其山水画从未出现人物。那种不与人烟共 处的自然环境最为清逸,也最能表达远离世俗的意境。倪云林的作品既无人物出现,也没有多余的杂物云烟,同时不刻意营造氛围意境,而是潜心将心境变为笔下的 情境。观倪云林的山水画,大都一水两岸式的构图,土丘上有几株杂树,时而出现茅屋亭台,以中间的空白意为湖水,远处则为平远的山峦,空阔无云,所构画面旷 远恬静,直观感受甚是简洁。值得一提的是,倪云林视洁成癖,以致其作品十分清爽干净。干笔与淡墨的运用令画面效果格外清雅秀逸。这种简淡之风反映了倪云林 空寂淡泊、无欲无求的情怀。恬淡清远的意境正是作者思绪的表达。《清闷阁全集》卷十尺牍篇之倪瓒《答张藻仲书》:“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 似,聊以自娱耳。”草草”这种作画追求与真情流露的状态,足以说明绘画是倪云林抚慰心灵的一剂良药。然倪云林之意在并非“不求形似”,只是强调其绘画目的 在于“写胸中逸气”。对于景物的选择与描绘上,其笔墨极简却不寥寥随意,程式章法的讲究。
倪瓒以自然为师,以自然为友,对景物进行提炼概括,不追求形似,亦不抽象夸张,这种客观再现的方式反映了元代绘画的审美取向。通过简单的物象来释放无尽 意趣,清逸淡泊的元代山水画能给人以最直观自然的感受。后人如此评价元代山水画:“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元代山水画简约而意味深长,达到抒情达意的 高境界,犹如诗文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与前代山水画的“湿笔”不同,元代画家追求简洁清逸,多用干笔,制造出的效果更为素雅明快。倪云林是元代山水画简 淡脱俗风格的代表。独特构思加以娴熟技法,造就了倪云林清逸脱俗的作品,从其画作中能够轻易感受作者心无旁骛、清澄纯净、无欲无求的情怀。既是“写胸中逸 气”,自然不必拘泥于形象上的讲究。是故为达到传递思想的效果,倪云林对绘画不强调形似,将心中孤寂之情与对世俗看淡的思想以无拘无束的简洁笔法表现出 来。不由分说,题材选择必然是自然怀抱下的景色。把所生长的江南优雅环境展现于笔墨下,不仅能传递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也能表达出对生活之地的热爱 之情。倪云林的作品多为太湖一带美景,但描绘出的意境却总是与其心灵相通的荒寒寂静。作品大都干笔皴擦,平远构图,简约清逸,为元代写意山水画之代表风 格。
渗透在每一处浸染的墨色中。画作内容甚简,技法随意明朗,风格疏淡凄寒,倪云林对于山水画创作有着独到的观念,心无杂念以致笔墨简洁而气韵深厚,这种绘画理念体现在其大部分作品中,也影响了后人对文人画的理解和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