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兴旺
4月10日,中国书协理事刘文华应邀在南昌举行了一场公益讲座,畅谈书法创作理念以及对当下书法的思考,并与广大书法爱好者进行了互动交流。他投身于书法教育30年,书法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创作功力深厚。他的许多创作理念独特,对书法爱好者颇有启迪。
写字不是书法
当今社会上有人认为,写字就是书法,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写字和书法到底有什么区别?刘文华说,有的人一拿起毛笔就以为写的是书法,甚至热衷于办展览、卖字,这是因为他们不懂什么是书法的缘故。写字是一种普通的行为,而书法创作是一种高级的、高尚的、高雅的、高贵的书写行为。书法是“理”“法”“意”三位一体的艺术,即要懂得笔法原理,要有熟练的技法,还要能够表达思想。
学书法当有敬畏感
刘文华认为,学书法要有一种敬畏感。他年轻时胆子大,随着学习的深入,懂得的东西越多,胆子越来越小。他说,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美术馆同时举办两个展览,一是中青年书法展,另一个是近现代名家书法展。走进中青展展厅,作品件件个性张扬,表露出来一种火气。来到近现代名家展厅,件件作品都有一种雅气、文气。许多当代人的作品之所以火气大、缺乏古人的君子气,是因为学识和修养不够。因此,每一位有志于书法事业的人,都应该沉下心来认真做好学问,而不能有浮躁之心。
临帖不唯求外形“像”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通常老师教学生,要求临得与原帖一模一样,像复印机复印出来最好。刘文华认为,临帖要像原帖的“像”,不要求外形完全一样,而讲求的是“是”,即合理性,符合原帖的笔法、字法等原理,从原帖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如此,临帖的目的就达到了。
书法创作不要乱“变”
在谈到当代书坛创作的现状时,刘文华说,许多作者创作书法时,写隶书的字形怪诞,写行楷的大都字形变形,写行书的更是字形夸张,都是对字形的极大破坏。而古人书法的“变”,是宏观的字形不变,变的只是微观的笔法、线条,把学识蕴含在笔画线条里;今人恰恰相反,专门是变字形结构,这是肤浅的表现。刘文华认为,现在还未到书法创新的时代,因为我们继承得还远远不够。因此,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书法,我们不是去破坏,而是要好好学,还需要走“回头路”,向历史要准则,向古人要方法,向碑帖要出路。
书法不得学今人
刘文华隶书作品风格独特,在全国书坛可谓独树一帜,尤其是他担任中国书协许多重要展览的评委期间,其字体引得全国许多书法爱好者效仿。若干年前,国内某刊物曾发表文章,称中国书坛“刘文华体”泛滥。针对这一问题,刘文华郑重表示,“有人学我的字体,那不是我的错。我曾经一再要求我的学生不能学我,因为我自己都没学好,学我就是死路一条”。他说,学书法当取法乎上,一定要学古人的优秀碑帖,今人和近人都学不得。
|